第3课《雨的四季》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 )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它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人们受够了冷liè( )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温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而近处池畦(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A.立 冽 duō qí B.莅 冽 duō qí
C.莅 洌 duó wā D.立 洌 duó w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屋顶”树枝”“街道”是名词。
B.“晚间”“忽然”不全是名词。
C.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柔软”“蜜情”是名词。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的行文线索是对雨的爱恋(热爱)或对人生(生命)的追求。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春天的雨热烈而粗犷,夏天的雨清新而纯净,秋天的雨自然而平静,冬天的雨端庄而沉思。
C.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点,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或拟人,或比喻,或排比……无不形象逼真,引人入胜。
D.本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天意谷,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D.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5.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
《训俭示康》有言:“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美学。近年来,追求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渐成潮流。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洗尽铅华、摆脱心为物役的束缚,才能更接近生活的本真。 。
①践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提倡节俭不是抵制消费③而是强调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④更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二、综合性学习
6.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有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活动一:猜一猜】 猜下列谜语,各打一自然现象。
①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 )
②家在湖泊海洋,常在高空飘荡;春夏来到人间,滋润草木生长。( )
(2)【活动二:写一写】 收集含有“风”“雨”的成语和俗语各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赏一赏】 大自然的风雨,浸润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所以它们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请你写出一句描绘风或雨的古诗词名句(要注明作者和出处),并作简要赏析。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谧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②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都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③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冬雨的特点。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画。
9.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乙】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0.甲文第③段中的“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哪些内容?
11.说说甲文画线句标注的重音和停顿,在朗读时有什么表达效果。
【A】小草v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v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v改变了姿容。
12.乙文开头为什么要插叙故园赏莲的有关往事?
13.甲乙两文都有关于夏雨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者在表达主旨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14.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_________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之情。
15.文章①~⑧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从不同角度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16.文章的第⑨段有何作用?
17.结尾描写了太阳和霓虹灯,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两种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样的人。
18.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
6. (1)①风 ②雨 (2)(示例)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 俗语:①雷声大,雨点小。②听风就是雨。③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④无风不起浪。 (3)(示例)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赏析: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春水突涨的画面:晚春时节,滁州西涧,草木茂盛,黄鹂时鸣,大雨忽至,涧中水位猛涨。一个“急”字写出了雨来得快而大,突出了水势的湍急。
7.自然、平静
8.比喻修辞,把冬日的田野比作“干净利落”的木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经过冬雨洗淋后的大地的干净、利落,衬托了冬雨的自然、平静。
9.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并升华主旨,表达作者对四季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0.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写出4点即可)
11.【A】在“小草”和“春天”后停顿,并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小草比作蚯蚓,重读“蚯蚓”“春天”,读来仿佛能让人闻到春雨后新草生发的清新味道。
【B】“完全”表范围,“改变”强调动作,同时在“世界”后停顿,读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了出来。
12.“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喻人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13.甲文:写夏雨是要突出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的特点,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
乙文:写夏雨是渲染一种风雨交加的恶劣气候环境,为下文写荷叶护莲、揭示母爱主旨做铺垫,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14. 出人意料 惊喜 敬佩或赞美
15.示例一:将女演员、主持人和季羡林先生的言行思想进行对比,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物形象。示例二:将作者对女演员、主持人与对季羡林的感情进行对比,突现作者对前两者的不满和对季羡林的赞美和敬仰。
16.①内容上:太阳指季羡林,霓虹灯指女演员和主持人,作者借太阳和霓虹灯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季羡林和女演员、主持人的情感和评价。②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了对季羡林地位崇高,人却平易近人的品质的赞美这一主旨。
17.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先生那样无私奉献,认真执着能给他人带来光明与热的人;霓虹灯虽然外表华美,仅仅起到装点世界的作用,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与温暖,暗示了像文中的著名女演员和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样徒有其表,而学养空虚的人。
18.①平易近人。替青年学子看管行李;明明很累,也接待采访。②生活简朴。室内空间被书占据,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③尊重知识。认真思考,“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④尊重他人。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认真思考,认真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