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9 13: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疲惫、困乏的“瘦马”形象,由此可以想见诗人的孤独、寂寞。
D.曲末两句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情景交融,表现了悲愁思乡的情感。
2.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诗人在岸边所见的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的语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尾联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3.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歌的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海水和山岛。
C.“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获胜后所作,表现了他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
4.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过五溪”说明友人被贬旅途之艰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本诗融情入境,情景交融,诗人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忧愁带给朋友。
5.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歌以咏志( 歌吟 ) 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 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 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秋风)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描写了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其中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因为这是诗人伟大抱负的写照。
B.王湾,唐代诗人,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们称道。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7.【病句诊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小雅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日活动,她的同学们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她摘录了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汲取营养,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今天校园里到处都是读书声,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D.读书能使平淡的生活荧光四溢,读书也能使灰暗的人生抑扬顿挫。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21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B.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诗有什么用?”台湾美学家蒋勋说:“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有面对生命的平静。”
9.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内,“瑞虎佑安——二〇二二新春展”正在展出。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不断绽放的虚拟烟花、墙面投影的“虎年大吉”文字,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展品品类丰富,既有反映虎文化的铜器、玉器、陶瓷、丝织品等文物,又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一副对联,将虎文化与春节的喜庆结合在一起,上联是“宝地钟灵,① 千业旺”,下联是“华年集瑞,② 万民欢”。展厅中还有体现虎元素的展品,这些展品上起商代,下迄21世纪初,涵盖了信仰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领域。古老的虎符、精美的瓷枕、笑容可掬的花布小老虎都凝结了虎的形貌,融入了虎的神韵。
上面是一位同学写的宣传稿,请你为其中引用的对联选择恰当的选项( )
A.①虎跃神州 ②风调雨顺 B.①虎年虎威 ②春临盛世
C.①虎年虎威 ②风调雨顺 D.①虎跃神州 ②春临盛世
二、综合性学习
10.学校举行“阅读点亮人生”系列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调查分析】有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一组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请阅读下面的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0年我国国民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20.4 12.0 6.9 60.7 80.4
(1)关于纸质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纸质媒介阅读情况与数字化媒介阅读情况对比,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宣传】
(4)你的同学李明为本次读书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语:“读经典,如春风拂面;品味诗歌文章,好似甘甜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看了这条标语,觉得句式不够整齐、美观,请对后半句作一些改动,使前后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读经典如春风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曲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
1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_______(人名)
14.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全景,表现出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有人认为“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要重读,请你说说这样朗读的原因。
16.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情感相近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杨花”指柳絮,“龙标”在诗句中指“王昌龄”,“残夜”是夜将尽未尽时。
C.“潮平两岸阔”描写潮水平静、水面不惊、微波粼粼的景象;“风正一帆悬”描写江风和缓与船的平稳。
D.“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蕴含着旧事物中已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8.《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来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D
7.B
8.B
9.D
10. (1)(2020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时间长(多),期刊阅读时间最短(少) (2)(2020年)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长超过互联网阅读时长 (3)我国国民纸质媒介阅读时长远远不及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时间最长,期刊阅读时间最短;人们更喜欢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人们最喜欢用手机阅读。) (4)示例:品诗文 似甘泉润心
11. 马致远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12.D
13.曹操
14.C
15.因为“过五溪”体现友人前行路途遥远、艰难,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关切。
16.C
17.C
18.示例: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引发出无限感慨。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将海日、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光荏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了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