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4《致云雀》(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4《致云雀》(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9 10: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1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
第一单元第二课
致云雀
1.了解作者生平和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
2.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11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主要成就反映在四个方面:创作大量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等;构想了理想社会的雏形;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的独立;预言希腊的独立。
作者简介
11
雪莱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美,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雪莱把自然人格化、精灵化,千年沉睡的山川、树林、鸟雀,突然间变得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仿佛成了人,而在这些人格化的大自然中站起来的个性解放的“人”,就象征着诗人自己的人格化为了大自然的灵魂。
“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声音歌唱,以安慰自己的寂寞。”
11
据雪莱夫人回忆,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
当时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菜通过描绘云雀来表现了他对理想、精神和艺术的看法。
创作背景
诵读指导
《致云雀》全诗共21节,篇幅较长,但围绕一个核心意象“云雀”,整体中心明确,但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住情感线索,注意体会围绕一个核心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表达。在朗诵的时候,要把握住欢快的基调,停顿以二三顿、二二顿为主,因为节奏欢快,所以结尾多做轻盈、上扬、渐高这样的处理。
用几个核心词概括诗中“云雀”的形象特征。
U
i
n
t
a
g
e
诵读感知
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基调:明快、清丽、诚挚、热切
用几个核心词概括诗中“云雀”的形象特征。
U
i
n
t
a
g
e
问题研讨
用几个核心词概括云雀的形象特征
云雀:欢乐、光明、美好的象征。
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任务活动一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结构层次
问题1:第1节诗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第1节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问题3:第8~11节四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追求?
提示:雪莱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闺阁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虫”、“ 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问题4:第13—15节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讨论)
提示: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问题5: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在诗歌的最后四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孰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的自我。
说明:“画面美”可以理解为由生动典型的意象,引发读者的创造性想象,进而营造出意境特点鲜明、景物彼此和谐、情感意蕴充沛的完整的画面,并从之得到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意象带来的整体意境美。“味魔洁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文学作品的“画面美”。把握住意象,体会“画面美”,能够让读者在联想中走近作品深处。
任务活动二 抓住意象,品画面美
欢乐的形象。
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思考1: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
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丰富明澈的形象
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
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总结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表现了雪莱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
小结全诗——
11
合作探究
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
比喻(8-11节):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比作玫瑰,表现了云雀的美丽形象,也表明了诗人的艺术追求:真情流露、唤醒同情、不求闻达。
对比(7、12、14、17-20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的美妙神圣。诗人还将云雀与人类对比,表现云雀的鄙弃污浊,超越痛苦,追求自由的品格。
11
合作探究
诗人为什么创作云雀这一形象?请概括本诗的主旨。
云雀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象征。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美妙的歌声,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美学理想和艺术追求。
11
创作意图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
《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全诗节奏短促、
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任务活动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思考:《红烛》和《致云雀》在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上有何异同?
相同 不同
诗歌主题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光明与美好的追求,以及渴望用诗歌来唤醒世人、愿意为真理而奉献自我的情怀。 《红烛》侧重表现甘愿牺牲、执着无悔的精神;
《致云雀》侧重于表现对欢乐自由的歌颂,以及对坦荡超越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艺术特色 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拟人修辞,在表现上都偏重主观情绪的渲染,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充满强烈情感的语言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①语言风格不同:《红烛》偏于沉郁浓烈,《致云雀》偏于清丽明快。
②两首诗运用到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红烛》包含反复手法;《致云雀》包含通感、衬托、排比等手法,并且比喻更为丰富。
③《红烛》各节行数不一,诗句长短不一,具有参差错落的美;而《致云雀》每一节均为五行,诗句四短一长,具有整齐匀称的美。
思考 延伸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时代变迁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读:诗句描绘出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画面,给人一种世事沧桑的感受,通过诗句表现作者生活的曲折。在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事变迁的无常。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孤单、悲壮凄凉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解读:通过孤鸿表现出作者的孤寂之情,并且表明作者不愿随波逐流。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荒凉破败、离情别思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解读:描写了春殿以往的繁华,并利用鹧鸪鸟衬托如今春殿的破败,通过春殿繁华与破败进行对比,给人无限的荒凉之感。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荒凉破败、离情别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读:在情景交融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诗人创设的画面联想自己送别朋友的情形,从而有感而发,体会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在诗句中充分利用“子规”表现了作者的离情别思。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高远志向
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
吴潜
任渠侬、造物自儿嬉。安能止吾归。有秋来竹径,春时花坞,夏里荷漪。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点检人间今古,部谁为赢局,底是输棋。谩区区成败,蚁阵与蜗围。便掀天卷地勋业,怕山中、拍手笑希夷。如何是,一尊相属,万事休知。
解读:通过作者的描述创设出鸿鹄高飞的情景,让读者通过想象感受鸿鹄高飞,从而使读者拥有另一番体验。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喜悦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读:诗句描写了早莺相互争巢的情形,给读者带来一种早春的美好,这也将诗人的喜悦之情表露无遗。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幸福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读:利用青鸟表明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青鸟引领诗人走向幸福,简短的诗句中读者仿佛可以看见青鸟带路,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美好期望。
意象积累
诗意的飞翔
飞鸟象征着自由
清平乐令
佚名
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落红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解读:通过沙鸥的自由自在与少女的伤怀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少女希望可以像沙鸥一样飞翔,忧伤之感油然而生。
意象积累
对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词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回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