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现象。
2.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地球公转位置的关系。
3.能够说出地球上的五带及其划分界线,掌握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观察地球公转,
思考下列问题:
地球的公转 概念
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倾斜角度保持不变,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公转 概念
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A
B
下列A、B图中,哪一幅图是正确的地球公转演示过程?
练 习
地球的公转 概念
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现象
5.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
1.四季的变化、
4.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极昼极夜的产生、
6.五带的差异等。
23.50N
23.50S
00
A
B
C
D
地球公转示意图
A
B
C
D
春、秋分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地球受热情况
时间
太阳直射
昼夜情况
季节
南北半球光线适中,白天和黑夜等长,接受的太阳热量适中,大部分地区天气不冷不热。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的春季(3、4、5月);
秋季(9、10、11月)
赤道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阅读课本P13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课本P13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夏至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地球受热情况
时间
太阳直射
昼夜情况
季节
北半球光线强,白天长,接受的太阳热量多,天气热,南半球相反。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的夏季(6、7、8月)
阅读课本P13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冬至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地球受热情况
时间
太阳直射
昼夜情况
季节
北半球光线弱,白天短,接受的太阳热量少,天气冷,南半球相反。
南回归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的冬季(12、1、2月)
节气 春分 夏季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季节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11月
冬季
12、1、2月
以北半球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无
无
节气 春分 夏季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季节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春季
3、4、5月
夏季
6、7、8月
秋季
9、10、11月
冬季
12、1、2月
以北半球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无
无
A
B
C
D
1.请问图中各点分别代表哪个节气 日期是 昼夜变化情况是?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昼夜平分)
秋分(昼夜平分)
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0°
南回归线23.5°
北回归线23.5°N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南寒带
温度带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
五个温度带
地表各纬度地带接受到的太阳热量的不同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阅读课本P14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思考
1、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
2、哪里有阳光直射现象?
哪里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回归线
南极圈、北极圈
南、北回归线
南极圈、北极圈
A
热带
B
C
D
E
北温带
北寒带
南温带
南寒带
66.5°N
66.5°S
23.5°N
23.5°S
北回归线
北极圈
南回归线
南极圈
①
②
③
④
请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及数字所在的纬线名称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乙
甲
丙
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圈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5°N
23.5°S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中心
2.地球公转的方向
3.地球公转的周期
4.地球公转的结果
接近夏至(6月22日),昼长夜短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