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7 14:20:12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M(a,b),且ab=0,则点M的位置一定在(  )
A.原点上 B.x轴上 C.y轴上 D.坐标轴上
2.已知点A(a,3)和点B(4,b)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  )
A.1 B.-1 C.7 D.-7
3.已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2),关于y轴对称点为(1,b),那么点P的坐标为(  )
A.(a, -b) B.(b, -a) C.(-2,1) D.(-1,2)
4.点P(m+3, 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坐标为(  )
A.(0,-2) B.( 2,0) C.(4,0) D.(0,-4)
5.如图,若将△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则顶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  )
A.(-4,2) B.(-2,4) C.(4,-2) D.(2,-4)
6.已知点P(a,b),ab>0,a+b <0,则点P在(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7.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1,– 1).(– 1,2).(3,– 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2,2) B.(3,2) C.(3,3) D.(2,3)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 ),以原点O为中心,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A.(0,-2) B.(1,- )
C.(2,0) D.( ,-1)
9.(2018·深圳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0),B(0,4),把线段AB绕点A旋转后得到线段AB′,使点B的对应点B′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B′的坐标是(  )
A.(5,0) B.(8,0) C.(0,5) D.(0,8)
10.已知点P(x, |x|),则点P一定(  )
A.在第一象限 B.在第一或第四象限
C.在x轴上方 D.不在x轴下方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与△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  )
A.(-3,2) B.(2,-3) C.(1,-2) D.(-1,2)
12.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4,0) B.(0,5) C.(5,0) D.(5,5)
二、填空题
13.点(﹣2,﹣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14.已知点A(a,5)与点A′(﹣2,b)关于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那么a+b=   .
15.如果用(7,8)表示七年级八班,那么八年级七班可表示成   .
16.如图,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坐标为(5,3),D点的坐标为(3,-1),小明发现:线段AB与线段CD存在一种特殊关系,即其中一条线段绕着某点旋转一个角度可以得到另一条线段,你认为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
17.已知点P(a , b)在第二象限,且|a|=3,|b|=8,求点P的坐标
18.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4,﹣3).
(1)请你确定P(4,3)的位置;
(2)请你写出点Q的坐标.
19.如图,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这个四角星的八个顶点的坐标。
20.如图,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坐标为(a,0),点C的坐标为(0,b),且a.b满足 +|b-6|=0,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C-B-A-O的线路移动.
(1)a=   ,b=   ,点B的坐标为   ;
(2)当点P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B(0,6),A(8,0),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O逆时针旋转,得△A′BO′,点O,A旋转后的对应点为O′,A′,记旋转角为β.
(1)如图1,若β=90°,求AA′的长;
(2)如图2,若β=120°,求点O′的坐标.
22.(2015七下·新会期中)多多和爸爸、妈妈周末到动物园游玩,回到家后,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动物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她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马场的坐标为(﹣3,﹣3),你能帮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其他各景点的坐标?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例如: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3,1),C(2,-2),则“水平底”a=5,“铅垂高”h=4,“矩面积”S=ah=20.根据所给定义解决下列问题:
(1)若已知点D(1,2).E(-2,1).F(0,6),则这3点的“矩面积”=   .
(2)若D(1,2).E(-2,1).F(0,t)三点的“矩面积”为18,求点F的坐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若ab=0,则a=0,或b=0,或a,b均为0.
当a=0,M在y轴上;
当b=0,M在x轴上;
当a,b均为0,M在原点;
即点M在坐标轴上.
故答案为:D.
【分析】由ab=0,可得出a=0,或b=0,或a,b均为0,就可得出点M的位置。
2.【答案】B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 和点 关于y轴对称
∴ .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求出a、b的值,再求出a+b的值。
3.【答案】D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2),
∴点P的坐标为(a,2),
∵关于y轴对称点为(1,b),∴点P的坐标为(-1,b),
则a=-1,b=2.∴点P的坐标为(-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就可求出a、b的值,从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
4.【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m-1=0,
∴m=1, ∴m+3=4,
∴点P的坐标为(4,0).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x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为0,可得出关于m的方程,求出m的值,再代入点P,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5.【答案】B
【知识点】点的坐标;作图﹣旋转
【解析】【解答】利用网格特征和旋转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
如图,点B1的坐标为( 2,4),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网格特征和旋转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再写出点B1的坐标。
6.【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分析可知,a,b同号,且a+b<0,所以符号相同且同为负数。
故答案为:C
【分析】由ab>0,可得出a、b同号,再由a+b<0,可得出a、b都是负数没就可得出点P所在的象限。
7.【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如图可知第四个顶点为:
即:(3,2).故答案为:B.
【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1,– 1).(– 1,2).(3,– 1),再由此四边形是长方形,就可得出第四个点的坐标。
8.【答案】D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作AB⊥x轴于点B,
则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0得到点A′后,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D.
【分析】作AB⊥x轴于点B,根据点A的坐标,可求出AB、OB、OA的长及∠AOB、∠AOy的度数,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就可得出OA=OA,然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OC的长,就可得出点A的坐标。
9.【答案】B
【知识点】点的坐标;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AO=3,BO=4,
∴AB=AB′=5,故OB′=8,
∴点B′的坐标是(8,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B=AB′,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点A的坐标及AB′的长求出OB′的长,就可求出点B′的坐标。
10.【答案】D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已知点P(x,|x|),
即: ∴当|x|>0时,
点P在x轴的上方,当|x|=0时,
点P在x轴上,只有D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点P的纵坐标为|x|,就可得出|x|≥0,从而可得出点P不在x轴的下方,可求解。
11.【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2,﹣3).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A1B1C1,进而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到△A2B2C2,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
【解析】【解答】3秒时到了(1,0);8秒时到了(0,2);15秒时到了(3,0);24秒到了(0,4);35秒到了(5,0);48秒到了(0,6);63秒到了(7,0);∴那么第63秒后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7,0).
故答案为:C
【分析】抓住已知条件: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观察可得出点的移动和时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13.【答案】(0,﹣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解析】【解答】所求点的纵坐标为 3,
横坐标为 2 ( 2)=0,
∴点( 2, 3)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 3).
故答案为:(0, 3).
【分析】易知两点的纵坐标相等,再求出点(﹣2,﹣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纵坐标,就可得出答案。
14.【答案】1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A(a,5)与点A′( 2,b)关于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A′( 2,5),
由图可知A′距离x=3这条直线有5个单位,
∴A距离x=3这条直线也有5个单位,
∴A(8,5),∴a=8,b=5,∴a+b=13,
故答案为:13.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就可得到点A′的坐标,再根据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就可求出点A的坐标,就可得到答案。
15.【答案】(8,7)
【知识点】有序数对
【解析】【解答】由(7,8)表示七年级八班知: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年级,第二个数表示班级这一规律即可得八年级七班可表示成(8,7).
【分析】根据已知可知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年级,第二个数表示班级,可得出答案。
16.【答案】(1,1)或(4,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解析】【解答】①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C时,连接AC.BD,分别作线段AC.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如图1所示,
∵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E点的坐标为(1,1);
②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D时,连接AD.BC,分别作线段AD.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2所示,
∵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M点的坐标为(4,4).
综上所述: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为(1,1)或(4,4).
故答案为:(1,1)或(4,4).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C时,连接AC.BD,分别作线段AC.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如图1所示,可得出点E的坐标;②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D时,连接AD.BC,分别作线段AD.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2所示,就可得出点M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解:∵点P(a,b)在第二象限,且|a|=3,|b|=8,
∴a= 3,b=8,
∴点P的坐标为( 3,8)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a|=3,|b|=8及点P在第二象限,可得出a、b的值,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18.【答案】(1)解: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可知:x轴平行于A.B两点所在的直线,且距离是3;y轴在距A点2(距B点4)位置处,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P(4,3)的位置,即如图所示的点P
(2)解:点Q 的坐标是(﹣2,2)
【知识点】点的坐标
【解析】【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2)再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19.【答案】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分析】以四角星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八个顶点的坐标即可。
20.【答案】(1)4;6;(4,6)
(2)解:∵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的线路移动,∴2×4=8,∵OA=4,OC=6,
∴当点P移动4秒时,在线段CB上,离点C的距离是:8 6=2,
即当点P移动4秒时,此时点P在线段CB上,离点C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点P的坐标是(2,6)
(3)解:由题意可得,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点P在OC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5÷2=2.5秒,
第二种情况,当点P在BA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6+4+1)÷2=5.5秒,
故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1)∵a.b满足
∴a 4=0,b 6=0,
解得a=4,b=6,
∴点B的坐标是(4,6),
故答案是:4,6,(4,6);
【分析】(1)由 +|b-6|=0,可求出a、b的值,从而得出点B的坐标。
(2)根据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的线路移动,可得出点P的运动路程为8,就可知点P在线段BC上,再求出点P离点C的距离,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点P在OC上时;第二种情况,当点P在BA上时,再求出点P移动的时间即可。
21.【答案】(1)解:
∵A(8,0),B(0,6),
∴OA=8,OB=6,
根据勾股定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得,A′B=AB=10,
在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解:如图,过点O′作O′C⊥y轴于C,
由旋转的性质得,O′B=OB=6,

∴点O′的坐标为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角求出∠A′BA=90°,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A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过点O′作O′C⊥y轴于C,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O′B=OB=6,∠OBO′=120°,再求出∠O′BC=6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CO′,再求出OC,然后写出点O′的坐标即可。
22.【答案】解:建立坐标系如图:
∴南门(0,0),狮子(﹣4,5),飞禽(3,4)两栖动物(4,1).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解析】【分析】根据马场的坐标为(﹣3,﹣3),建立直角坐标系,找到原点和x轴、y轴.再找到其他各景点的坐标.
23.【答案】(1)15
(2)解:由题意:“水平底”a=1-(-2)=3,当t>2时,h=t-1,
则3(t-1)=18,解得t=7,
故点P的坐标为(0,7);
当t<1时,h=2-t,
则3(2-t)=18,解得t=-4,故点P的坐标为(0,-4),所以,点P的坐标为(0,7)或(0,-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解:(1)有题意得,
∵点D(1,2)、E(-2,1)、F(0,6),
∴a=1-(-2)=3,h=6-1=5,
∴S=ah=3×5=15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新定义,就可求出a、h的值,从而可求出矩形的面积。
(2)根据题意可求出“水平底”a的值,再根据“矩面积”为18,分两种情况:当t>2时,h=t-1;当t<1时,h=2-t,分别求出t的值,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1 / 12018-2019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M(a,b),且ab=0,则点M的位置一定在(  )
A.原点上 B.x轴上 C.y轴上 D.坐标轴上
【答案】D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若ab=0,则a=0,或b=0,或a,b均为0.
当a=0,M在y轴上;
当b=0,M在x轴上;
当a,b均为0,M在原点;
即点M在坐标轴上.
故答案为:D.
【分析】由ab=0,可得出a=0,或b=0,或a,b均为0,就可得出点M的位置。
2.已知点A(a,3)和点B(4,b)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  )
A.1 B.-1 C.7 D.-7
【答案】B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 和点 关于y轴对称
∴ .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求出a、b的值,再求出a+b的值。
3.已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2),关于y轴对称点为(1,b),那么点P的坐标为(  )
A.(a, -b) B.(b, -a) C.(-2,1) D.(-1,2)
【答案】D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2),
∴点P的坐标为(a,2),
∵关于y轴对称点为(1,b),∴点P的坐标为(-1,b),
则a=-1,b=2.∴点P的坐标为(-1,2).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就可求出a、b的值,从而可得出点P的坐标。
4.点P(m+3, 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坐标为(  )
A.(0,-2) B.( 2,0) C.(4,0) D.(0,-4)
【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m-1=0,
∴m=1, ∴m+3=4,
∴点P的坐标为(4,0).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x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为0,可得出关于m的方程,求出m的值,再代入点P,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5.如图,若将△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则顶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  )
A.(-4,2) B.(-2,4) C.(4,-2) D.(2,-4)
【答案】B
【知识点】点的坐标;作图﹣旋转
【解析】【解答】利用网格特征和旋转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
如图,点B1的坐标为( 2,4),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网格特征和旋转的性质,分别作出A,B,C的对应点A1,B1,C1,再写出点B1的坐标。
6.已知点P(a,b),ab>0,a+b <0,则点P在(  )象限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题意分析可知,a,b同号,且a+b<0,所以符号相同且同为负数。
故答案为:C
【分析】由ab>0,可得出a、b同号,再由a+b<0,可得出a、b都是负数没就可得出点P所在的象限。
7.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 1,– 1).(– 1,2).(3,– 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2,2) B.(3,2) C.(3,3) D.(2,3)
【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如图可知第四个顶点为:
即:(3,2).故答案为:B.
【分析】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1,– 1).(– 1,2).(3,– 1),再由此四边形是长方形,就可得出第四个点的坐标。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 ),以原点O为中心,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A.(0,-2) B.(1,- )
C.(2,0) D.( ,-1)
【答案】D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作AB⊥x轴于点B,
则将点A顺时针旋转1500得到点A′后,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D.
【分析】作AB⊥x轴于点B,根据点A的坐标,可求出AB、OB、OA的长及∠AOB、∠AOy的度数,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就可得出OA=OA,然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OC的长,就可得出点A的坐标。
9.(2018·深圳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A(3,0),B(0,4),把线段AB绕点A旋转后得到线段AB′,使点B的对应点B′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B′的坐标是(  )
A.(5,0) B.(8,0) C.(0,5) D.(0,8)
【答案】B
【知识点】点的坐标;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AO=3,BO=4,
∴AB=AB′=5,故OB′=8,
∴点B′的坐标是(8,0).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AB=AB′,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根据点A的坐标及AB′的长求出OB′的长,就可求出点B′的坐标。
10.已知点P(x, |x|),则点P一定(  )
A.在第一象限 B.在第一或第四象限
C.在x轴上方 D.不在x轴下方
【答案】D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已知点P(x,|x|),
即: ∴当|x|>0时,
点P在x轴的上方,当|x|=0时,
点P在x轴上,只有D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点P的纵坐标为|x|,就可得出|x|≥0,从而可得出点P不在x轴的下方,可求解。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与△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  )
A.(-3,2) B.(2,-3) C.(1,-2) D.(-1,2)
【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2,﹣3).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A1B1C1,进而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到△A2B2C2,即可得出答案。
12.如图,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4,0) B.(0,5) C.(5,0) D.(5,5)
【答案】C
【知识点】点的坐标
【解析】【解答】3秒时到了(1,0);8秒时到了(0,2);15秒时到了(3,0);24秒到了(0,4);35秒到了(5,0);48秒到了(0,6);63秒到了(7,0);∴那么第63秒后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7,0).
故答案为:C
【分析】抓住已知条件:一个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观察可得出点的移动和时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二、填空题
13.点(﹣2,﹣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答案】(0,﹣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解析】【解答】所求点的纵坐标为 3,
横坐标为 2 ( 2)=0,
∴点( 2, 3)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 3).
故答案为:(0, 3).
【分析】易知两点的纵坐标相等,再求出点(﹣2,﹣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纵坐标,就可得出答案。
14.已知点A(a,5)与点A′(﹣2,b)关于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那么a+b=   .
【答案】13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点A(a,5)与点A′( 2,b)关于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A′( 2,5),
由图可知A′距离x=3这条直线有5个单位,
∴A距离x=3这条直线也有5个单位,
∴A(8,5),∴a=8,b=5,∴a+b=13,
故答案为:13.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就可得到点A′的坐标,再根据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对称,就可求出点A的坐标,就可得到答案。
15.如果用(7,8)表示七年级八班,那么八年级七班可表示成   .
【答案】(8,7)
【知识点】有序数对
【解析】【解答】由(7,8)表示七年级八班知: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年级,第二个数表示班级这一规律即可得八年级七班可表示成(8,7).
【分析】根据已知可知有序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年级,第二个数表示班级,可得出答案。
16.如图,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C点的坐标为(5,3),D点的坐标为(3,-1),小明发现:线段AB与线段CD存在一种特殊关系,即其中一条线段绕着某点旋转一个角度可以得到另一条线段,你认为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是   .
【答案】(1,1)或(4,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解析】【解答】①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C时,连接AC.BD,分别作线段AC.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如图1所示,
∵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E点的坐标为(1,1);
②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D时,连接AD.BC,分别作线段AD.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2所示,
∵A点的坐标为(﹣1,5),B点的坐标为(3,3),∴M点的坐标为(4,4).
综上所述:这个旋转中心的坐标为(1,1)或(4,4).
故答案为:(1,1)或(4,4).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C时,连接AC.BD,分别作线段AC.BD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E,如图1所示,可得出点E的坐标;②当点A的对应点为点D时,连接AD.BC,分别作线段AD.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如图2所示,就可得出点M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17.已知点P(a , b)在第二象限,且|a|=3,|b|=8,求点P的坐标
【答案】解:∵点P(a,b)在第二象限,且|a|=3,|b|=8,
∴a= 3,b=8,
∴点P的坐标为( 3,8)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a|=3,|b|=8及点P在第二象限,可得出a、b的值,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18.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4,﹣3).
(1)请你确定P(4,3)的位置;
(2)请你写出点Q的坐标.
【答案】(1)解:根据A.B两点的坐标可知:x轴平行于A.B两点所在的直线,且距离是3;y轴在距A点2(距B点4)位置处,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P(4,3)的位置,即如图所示的点P
(2)解:点Q 的坐标是(﹣2,2)
【知识点】点的坐标
【解析】【分析】(1)根据点A、B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2)再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19.如图,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这个四角星的八个顶点的坐标。
【答案】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知识点】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分析】以四角星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写出八个顶点的坐标即可。
20.如图,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坐标为(a,0),点C的坐标为(0,b),且a.b满足 +|b-6|=0,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C-B-A-O的线路移动.
(1)a=   ,b=   ,点B的坐标为   ;
(2)当点P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
【答案】(1)4;6;(4,6)
(2)解:∵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的线路移动,∴2×4=8,∵OA=4,OC=6,
∴当点P移动4秒时,在线段CB上,离点C的距离是:8 6=2,
即当点P移动4秒时,此时点P在线段CB上,离点C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点P的坐标是(2,6)
(3)解:由题意可得,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点P在OC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5÷2=2.5秒,
第二种情况,当点P在BA上时,
点P移动的时间是:(6+4+1)÷2=5.5秒,
故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平移
【解析】【解答】解:(1)∵a.b满足
∴a 4=0,b 6=0,
解得a=4,b=6,
∴点B的坐标是(4,6),
故答案是:4,6,(4,6);
【分析】(1)由 +|b-6|=0,可求出a、b的值,从而得出点B的坐标。
(2)根据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的线路移动,可得出点P的运动路程为8,就可知点P在线段BC上,再求出点P离点C的距离,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点P在OC上时;第二种情况,当点P在BA上时,再求出点P移动的时间即可。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B(0,6),A(8,0),以点B为旋转中心把△ABO逆时针旋转,得△A′BO′,点O,A旋转后的对应点为O′,A′,记旋转角为β.
(1)如图1,若β=90°,求AA′的长;
(2)如图2,若β=120°,求点O′的坐标.
【答案】(1)解:
∵A(8,0),B(0,6),
∴OA=8,OB=6,
根据勾股定理得,
由旋转的性质得,A′B=AB=10,
在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解:如图,过点O′作O′C⊥y轴于C,
由旋转的性质得,O′B=OB=6,

∴点O′的坐标为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角求出∠A′BA=90°,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A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过点O′作O′C⊥y轴于C,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O′B=OB=6,∠OBO′=120°,再求出∠O′BC=6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CO′,再求出OC,然后写出点O′的坐标即可。
22.(2015七下·新会期中)多多和爸爸、妈妈周末到动物园游玩,回到家后,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动物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她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马场的坐标为(﹣3,﹣3),你能帮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其他各景点的坐标?
【答案】解:建立坐标系如图:
∴南门(0,0),狮子(﹣4,5),飞禽(3,4)两栖动物(4,1).
【知识点】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解析】【分析】根据马场的坐标为(﹣3,﹣3),建立直角坐标系,找到原点和x轴、y轴.再找到其他各景点的坐标.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三点A,B,C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则“矩面积”S=ah.例如:三点坐标分别为A(1,2),B(-3,1),C(2,-2),则“水平底”a=5,“铅垂高”h=4,“矩面积”S=ah=20.根据所给定义解决下列问题:
(1)若已知点D(1,2).E(-2,1).F(0,6),则这3点的“矩面积”=   .
(2)若D(1,2).E(-2,1).F(0,t)三点的“矩面积”为18,求点F的坐标.
【答案】(1)15
(2)解:由题意:“水平底”a=1-(-2)=3,当t>2时,h=t-1,
则3(t-1)=18,解得t=7,
故点P的坐标为(0,7);
当t<1时,h=2-t,
则3(2-t)=18,解得t=-4,故点P的坐标为(0,-4),所以,点P的坐标为(0,7)或(0,-4)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解析】【解答】解:(1)有题意得,
∵点D(1,2)、E(-2,1)、F(0,6),
∴a=1-(-2)=3,h=6-1=5,
∴S=ah=3×5=15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新定义,就可求出a、h的值,从而可求出矩形的面积。
(2)根据题意可求出“水平底”a的值,再根据“矩面积”为18,分两种情况:当t>2时,h=t-1;当t<1时,h=2-t,分别求出t的值,就可得出点P的坐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