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课时
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整体内容。
要求: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②读出重音和停连,运用朗读中的变化读出语言中的感情。
2.整体感知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
第三部分(第7段)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书法喜爱和赞美之情。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
水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绿萍
水藻
垂柳
精读课文
1.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济南的“温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温晴
与北平相比
与伦敦相比
与热带相比
无风声
无重雾
无毒日
宝地
对比
喜爱
齐声朗读课文第2~6段,思考以下问题。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济南的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山:围 暖和 小摇篮
特点:可爱、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
松树的树尖儿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尖
全白(镶银边)
山坡
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
薄雪露粉色(害羞)
秀气
城外远山
卧——小水墨画
特点:淡雅,诗情画意
济南的水
“暖”——不结冰、冒热气
“绿”——绿萍、绿水藻、垂柳(衬托)
“清亮”——垂柳照影、蓝汪汪、蓝水晶
冬天的济南——宝地
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课堂小结
温晴
水
——澄碧的水(暖、绿、清亮)
第二课时
疑难探究
1.文章第4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秀美景色,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娇美情态。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①妙在雪色;
②妙在雪光;
③妙在雪态。
3.第4段和第6段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山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4.第4段和第6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手法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品味语言
1.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
甲句运用想象的笔法,赋予山以人的性情,把小山写得小巧秀丽,充满温情。乙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可爱的情态。乙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甲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水人格化,生动地写出水的温柔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朦胧春意。乙句则没有这种效果。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2.文章的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不可以。“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冬天的济南”则侧重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归纳总结
赞济南冬天之美,抒作者喜爱之情。
思维拓展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
仔细观察
能绘形
用心揣摩
能显神
情感投入
能感人
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自拟题目,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