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30 15: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经


机胡佛自由放任
(失败) 大萧条 胡佛(1929-1933年在任)谁来拯救美国?



深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PK? 胡佛:我坚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由放任好! 罗斯福:我要实行新政,政府应全面而积极干预经济!1932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是唯一一位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年);他是继华盛顿、林肯之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一 、实干家罗斯福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罗斯福竞选演说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纠正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思考: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是什么含义?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情况,避免恐慌,他每周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民众介绍政府已经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罗斯福采用“炉边谈话”形式向公众阐述政府的政策,寻求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请回答阅读材料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 斯 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什么? 2、“旧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什么?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二、实施“新政”
1、新政内容: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重新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一、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目的: 恢复银行信用 1933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二、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三、调整农业政策 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四、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目的: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目的:缓和劳资矛盾 1935年的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五、保护劳工权利 情境六: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目的: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材料: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 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其实质又是什么?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居世界首位。 渡过难关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012·广东文综历史·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A(2011·江苏单科·15)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C是新政的内容。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A、B、D表述错误。
【答案】C(2007·四川文综·18)“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顿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C(2010·上海单科·27)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 C 三、影响(作用): 1、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此制度沿用至今。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失业率下降经济繁荣、隐藏危机危机爆发、经济衰退国家干预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够成功?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1、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拓展延伸4、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5、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逐渐恢复繁荣的美国街头美国公民领取的失业保险卡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2011·上海单科·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A(2007·广东单科·2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B (2013·徐州调研)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2013·山西模拟)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D1、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打击法西斯
C、波及范围比较广 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AD巩固练习3、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B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C 5、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有( )
①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③遏制了法西斯的势力
④对美国及许多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甚大
A、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③
A7.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用改良的方法克服危机
C.采用国有化的形式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6.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