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9 15:10:5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夯实基础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间隔相同。图K3-2-1是某观测结果。据此,完成1~2题。
1. ④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察结果?(  )
A. 2时 B. 8时
C. 14时 D. 20时
2. 该天的平均气温约是(  )
A. 5℃ B. 8.5℃
C. 10℃ D. 15℃
A
C
3.上课铃响了,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同学们要注意防暑。”老师说的“这个时候”最有可能是( )
A.2点 B. 1点
C. 14点 D. 11点
C
读图K3-2-2,完成4~5题。
4.该地最低月平均气温约为(  )
A.-10℃ B. 3℃ C. 9℃ D. 10℃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B. 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该地的年较差约为20℃ D. 该地的日较差为38℃
6. 在观察每天的天气变化时,一般不考虑(  )
最高气温 B. 最低气温
C. 气温年较差 D. 气温日较差
B
C
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表K3-2-1),完成7~8题。
表K3-2-1
7.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
A.10.1℃ B.12.4℃
C.9.3℃ D.38.5℃
时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5 18.1 19.8 23.4 25.4 25.6 25.3 24.8 22 19.4 16
B
8. 根据表中数据,四位同学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其中最准确的是(  )
A
9.读图K3-2-3,完成下列问题。
(1)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地,其气温年较差约为__________℃;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_____地。
(2)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地,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__地,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地。
(3)B地最冷月为__________月,气温约为____________;最热月为__________月,气温约为____________。
C
33
A
B
C
A
1
-5℃
7
25℃
能力提升
10.一天中,气温产生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天气变化 D.地壳运动
B
11.图K3-2-4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与成都相比,拉萨(  )
A.正午气温更高
B. 日均温更高
C.气温日较差更大
D. 气温变化曲线起伏更小
C
12.香蕉是热带水果,下列气候最适宜种植香蕉的是(  )
A(共21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夯实基础
1. 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
A. 风和日丽 B. 暴风骤雨
C. 阴转多云 D. 四季如春
D
2.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发射时要求晴朗、降水少、空气能见度高的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符合卫星发射条件的是(  )
D
3. 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看到绿色的区域,其天气状况一般是
(  )
A.晴朗 B.大风
C.沙尘暴 D.阴雨
A
4.汕头市气象台于2020年6月4日16时12分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图K3-1-1),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汕头市的居民(  )
A.需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
B.需开窗通风透气
C.需准备雨具,尽量不外出
D.不需要特殊准备
C
5.下列符号中,正确表示西南风5级的是(  )
D
张教授计划12月5日前往某城市讲学。临行前,他查阅了该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表K3-1-1为该城市12月5—8日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表。据此,完成6~9题。
表K3-1-1
日期 12月5日 12月6日 12月7日 12月8日
天气预报
9~12℃ 9~13℃ 8~11℃ 8~11℃
空气质量指数 100 161 167 158
6. 下列关于该城市这几日的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温和 B. 连日阴雨
C. 狂风暴雨 D. 全年多雨
7. 根据天气状况,前往该城市讲学的张教授应穿(  )
A.T恤衫 B. 凉鞋
C. 短衬衣 D. 毛衣
B
D
8. 空气质量最低的一天是(  )
A. 12月5日 B. 12月6日
C. 12月7日 D. 12月8日
9. 为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张教授建议(  )
A.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B.城郊新增垃圾焚烧厂
C.鼓励农民燃烧秸秆 D.化工企业向市区迁移
C
A
10.读图K3-1-2,完成下列问题。
(1)武汉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广州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海、东海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力是_______级。
(3)南海的风力与风向是东风8级,请画出相应的风力与风向图:_______________。
阴,10℃~20℃
雷阵雨,18℃~25℃
西北风
东北风
6

(4)图示这一天哈尔滨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简要分析该天气对城市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雾。容易引发人们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可见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能力提升
1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现象出现时,短时间内可能不会下雨的有(  )
①星星布满天 ②蜻蜓、燕子低飞 ③早晨地罩雾 ④蜘蛛织网
⑤蚂蚁搬家
A.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③⑤ D. ②⑤
B
12.小叶发现操场上的国旗飘向西北,由此可推断当时的风向为
(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C
13.飑(biāo)线是一种天气现象,其经过的地区通常有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过程,能量大,破坏力强,维持时间一般为4~10小时。某日一条飑线移入广东省境内,自西向东影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据资料推测,这天早晨广东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①气温骤升 ②狂风肆虐 ③大雨倾盆 ④电闪雷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4.沟渠干涸、农作物受影响……旱情牵动着人们的心。2019年11月12日媒体报道,广东省大部出现了中等以上气象干旱,粤东的潮州、汕头等部分地区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据这则报道,可推测当时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天气预报中,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出现的频率低?( )
B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材料二 某中学环保社跟随环境监测站监测PM2?5浓度活动的结果(表K3-1-2)。
表K3-1-2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微克/立方米
汽车站 车流量和人流量极大 140
步行街 紧邻大型超市,交通繁忙 100
居民区 靠近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60
化工厂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东北部有燃煤火电厂 440
(1)根据材料可知: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________。
(2)材料二的四个采样点中,大气污染程度最轻的是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化工厂采样的PM2.5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重
居民区
汽车尾气和火电厂排放的废气
(4)“爆竹声中一岁除”,人人都知道这一习俗,这种习俗被延续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过年时“年味”的标志。近年,我国大部分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项规定的落实有什么好处?
降低PM2.5浓度,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火灾和人身伤害事故;降少噪声;减少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共23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2课时)
夯实基础
1. 图K3-4-9是某网友冬季时分别在拍摄的哈尔滨和三亚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地势因素
A
图K3-4-10为中国西安、日本东京位置示意图及两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西安、东京两城市气温和降水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西安比东京的降水更丰富 B.西安气温年较差比东京小
C.东京冬季比西安温暖湿润 D.东京的雨季集中在夏季
3.造成西安与东京两城市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为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C
D
读地形剖面图(图K3-4-11),完成4~5题。
4.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甲处气温是20 ℃,乙处气温是38 ℃,则甲、乙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C
5.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甲、丙两地避暑的原因分别是
(  )
A.甲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丙处沿海降水多
B.甲处海拔高,气温低;丙处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甲处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弱;丙处空气稠密,太阳照射强
D.甲处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强;丙处空气稠密,太阳照射弱
B
6.2019年4月,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轰动世界。黑洞照片是由全球8个射电望远镜联合“拍摄”获得的,其中大功臣可以说是智利的ALMA望远镜,该望远镜所在地全年晴夜数可达320天左右,气流稳定、空气干燥、无光污染。读图K3-4-12,ALMA望远镜能成为“拍摄”黑洞照片的大功臣,与这里是______有关。(  )
B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11月在英国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推迟至2021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强调,这次气候变化大会是世界努力避免气候灾难的里程碑,2021年也成为“对抗气候变化关键的一年”。据此,完成7~9题。
7.材料中所说的“变化”目前主要是(  )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海洋污染 D.地震频发
B
8. 这种“变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B. 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C
9.为了防止这种“变化”,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同时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10.读图K3-4-13,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地,导致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B、C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地,导致两地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D、E两地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__地,导致两地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E
地形
能力提升
11.下列选项中,曲线代表气温,能正确反映图K3-4-14从甲地到乙地气温变化趋势的是(  )
B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图K3-4-15中箭头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的空气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13题。
12. 下列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市区比郊区气温高、风力小、降水多
B. 郊区比市区气温高、风力大、降水多
C.郊区比市区气温低、风力大、降水多
D. 市区比郊区气温高、风力小、降水少
A
13.下列行为可以降低市区气温,减弱热岛效应的是(  )
A.在市区兴建大量工厂,增加就业,提高人们收益
B.提倡“低碳”生活,节约资源,减少能源的消耗
C.将市区的公园、湖泊建成住宅区,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D.减少公交车,增加出租车和私家小轿车,方便人们的出行
B
14. 据报道,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
提前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有(  )
①增加林草种植面积 ②减少河流水力资源开发 ③增加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④增加光伏发电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15.地理探究实验。
实验名称: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
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图K3-4-16)。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
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共16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夯实基础
1.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雨 B.降雪
C.冰雹 D.雾
2.下列属于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的是(  )
A.量杯 B.量筒
C.储水瓶 D.雨量器
A
D
3. 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毫米,两次降雪分别为7毫米和15毫米,该地当月的降水量为(  )
A.27毫米 B.20毫米
C.42毫米 D.22毫米
4. 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一般用(  )
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
C.年降水量 D.多年平均降水量
C
D
读图K3-3-1,完成5~6题。
5.该图缺少图名,正确的命名应该是(  )
A.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日变化柱状图
C.等高线图    D.年等降水量线图
6.通常把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称为多雨,该地多雨的月份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A
C
读图K3-3-2,完成7~8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全年多雨 B. ②地常年湿润
C.③地夏季多雨 D. ④地冬季少雨
8.以上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A
B
9. 图K3-3-3是某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图,该城市的降水特点是
(  )
A.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B.降水丰富,年内变化明显
C.降水稀少,季节分配均匀
D.降水稀少,年内变化明显
B
10.读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K3-3-1),完成下列问题。
表K3-3-1
时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该地______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多,_______________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
7、8、9
12、1、2

少雨
多雨
(3)依据表中数据,将图K3-3-4中的降水量柱状图补绘完整。
能力提升
11.在自然界中,促使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是(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B.空气上升冷却
C.空气下沉冷却
D.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B
我国南方地区的2、3月份,室内的玻璃、门窗上有时会挂满小水珠,地板也湿漉漉的,俗称“回潮”或“回南天”。据此读表K3-3-2,完成12~14题。
表K3-3-2
日期 3月3日 3月4日 3月5日 3月6日 3月7日
气温/℃ 12 13 15 20 22
空气湿度/% 60 65 80 92 95
回南天 不出现 不出现 不出现 出现 出现
12.“回南天”出现时,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是(  )
A.气温上升,湿度减少 B.气温下降,湿度增加
C.气温上升,湿度增加 D.气温下降,湿度减少
13.“回南天”一般出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C
A
14.“回南天”出现时,怎样做不利于室内干燥?(  )
A.室内开启除湿机
B.关闭门窗,不让外面暖湿气流进入
C.打开门窗通风
D.放置一些生石灰之类的吸潮物品除湿
C(共23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
夯实基础
读图K3-4-1,完成1~2题。
1.以上四种气候类型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雨林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B.②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
C.③是高原山地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D.④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
3.家里平常所用的调味料——胡椒,是一种藤本植物,攀生在树木或桩架上。它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 500毫米以上的热带地区,因此适合它生长的气候环境应是下列的(  )
A
4.读某城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表K3-4-1),下列对该城市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表K3-4-1
时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 25 22 18 14 8 7 9 12 17 2 23
降水量/毫米 8 15 45 72 95 102 115 97 80 47 33 10
D
A.该城市位于北半球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该气候在亚洲东部分布最广
D.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K3-4-2),完成5~6题。
5.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与其气候类型名称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中海气候
B. 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 ③是热带雨林气候
D. ④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
6.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地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B. ②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C. ③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D. ④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A
7.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8.世界上温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最显著的地区是(  )
A.亚洲南部 B.亚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非洲中部
B
B
9. 下列景观与气候的描述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终年草木茂盛——热带雨林气候
B.干旱季节一派枯黄——热带草原气候
C.树木四季常绿——温带季风气候
D.树木叶片有蜡质——地中海气候
C
10.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K3-4-3)及多年平均各月气候和降水量图(图K3-4-4),完成下列问题。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都有分布的大洲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赤道穿过的陆地附近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非洲和南美洲部分都有大面积的________气候区,这一气候还以半环状形式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大陆。
气温
降水
亚洲
北美洲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澳大利亚
(4)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大陆内部,广泛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气候。图K3-4-4中________(填字母)图反映了这种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
(5)图K3-4-4中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亚欧大陆东岸受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影响比较大,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大。
温带大陆性
C
B
D
海洋
能力提升
读沿某经线南半球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图K3-4-5),完成11~12题。
11. 下列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 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 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D
12. 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
13.图K3-4-6中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14. 读图K3-4-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沙漠景观
B.乙山顶终年积雪
C.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B
15.读图K3-4-8,完成下列问题。
(1)A气候类型(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对应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的数字序号是_____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附近。 这里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___________________。
(2)F、G、H三种气候同属___________气候,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F、G、H三种气候在乙图中找不到对应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气候名称)。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
热带雨林
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
(3)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是以____________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由A→B→C→D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
(4)②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
(5)E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
全年温和湿润(共19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夯实基础
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K3-2-5),完成1~2题。
1. 世界平均气温最低区域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 青藏高原
C. 北冰洋沿岸 D. 南极大陆
2.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从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 B. 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C.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 从山顶向山麓逐渐降低
D
C
3.图K3-2-6为上海和悉尼某年各月气温统计图,从图中气温曲线可知(  )
B
A.上海和悉尼气温年较差相同
B. 上海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
C.两城市气温最高月都在7月
D. 两城市都位于热带
4.图K3-2-7是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气温年较差大约20℃
B. 乙地位于北半球的陆地上
C.甲地河流每年都有结冰现象
D. 甲地比乙地纬度高
B
读图K3-2-8,完成5~7题。
5.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6.根据四地的气温曲线判断,位于南温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根据四地的气温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四季分明 B.乙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丙地终年高温 D.丁地夏季温和,冬季炎热
A
D
B
8.下列四幅表示山峰的示意图中,山顶可能有积雪的是(  )
D
9.某山麓地带(海拔100米)的气温是12℃,则山顶(海拔1 100米)处的气温约为(  )
A.16℃ B.4℃ C.6℃ D.18℃
C
10.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K3-2-9),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__以上,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__以下。
(2)图中等温线总体上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受海陆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________气温高,冬季____________气温高。(填“海洋”或“陆地”)
20℃
10℃
纬度因素
陆地
海洋
(4)南半球20℃等温线大致与_________________平行,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洲。
(5)图中A、B、C三地相比,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哪个地区?判断依据是什么?
南回归线
非洲
大洋
南美
B地。B地位于温带,气温年较差大。
能力提升
11. 读某地等温线图(图K3-2-10),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约是
(  )
A.1800米
B.1200米
C.2000米
D.1000米
C
12. 读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图K3-2-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虚线P可能是北回归线
B.甲点气温低于同纬度乙点气温
C.该地区正处在冬季
D.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
13.读表K3-2-2,造成北半球温差变化比南半球大的原因是
(  )
表K3-2-21
B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较差
北半球 8.1℃ 22.4℃ 14.3℃
南半球 17℃ 9.7℃ 7.3℃
北纬40° 5℃ 24℃ 19℃
南纬40° 15.6℃ 9℃ 6.6℃
A.北半球夏季吸收的热量比南半球多,冬季吸收的热量比南半球少
B.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北半球,而海洋面积大于北半球
C.受地形的影响
D.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而海洋面积小于北半球
14.读某地区等值线图(图K3-2-12),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是等温线图,且数值①>②>③,则该地在__________半球;若此时是7月,则A、B两地,位在陆地的是__________,位在海洋的是__________。
(2)若该图是等高线图,且数值①>②>③,则A位于__________(山体部位),B位于__________(山体部位);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B
山谷
山脊
A(共13张PPT)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2课时)
夯实基础
1.读图K3-3-4,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
A.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均高于 2 000 毫米
B.澳大利亚大陆各地年降水量相同
C.甲处年降水量在 1 000~2 000毫米之间
D.乙处年降水量在 200~500毫米之间
C
第2课时
2.读图K3-3-6,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
C
A.甲>400毫米,乙>100毫米
B.甲<400毫米,乙>200毫米
C.甲>400毫米,乙<200毫米
D.甲<400毫米,乙<150毫米
3.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图K3-3-7),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 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A
4. 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有(  )
①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 ②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③30°~40°大陆东岸 ④两极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C
5.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沙漠极其干旱,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阿塔卡马沙漠应该在大陆的(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C
6. 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陆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B.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D. 温带地区降水多,热带地区降水少
B
7. 某雨伞生产厂的厂长计划到图K3-3-8中的四个地方开辟新的市场,销售部长却告诉他图中有一个地方雨伞的销售量一定会很差。你认为这个地方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C
8.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K3-3-9),完成下列问题。
(1)从A向北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C、D、E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__,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
(3)M、N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__。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大陆__________岸降水较多,大陆__________岸降水较少。
减少
纬度因素
C
E
N
M

西
(4)有人说,成群结队的骆驼在P地经常出现,你觉得这是否可信?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不可信。因为P地降水多,不会出现沙漠和骆驼。
能力提升
9.图K3-3-10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N)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下列有关这5个地点年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