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9 14: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1.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 )
A.nm B.μm C.mm D.cm
2.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4.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5.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一秒钟的是( )
A.人眨一下眼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C.人在感冒时打一个喷嚏
D.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如快速登楼)脉搏跳动一次
6.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知识点3 测量误差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用秒表测量人体的脉搏且尽量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用秒表仔细测量一次脉搏的时间
B.用秒表多次仔细测量一次脉搏的时间,求平均值
C.用秒表测出十次脉搏的时间,求平均值
D.用秒表多次测量十次脉搏的时间,再求平均值
综合训练
9.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 m,分度值1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
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10.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
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中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细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 μm=2.5 μm×10-6 m B.2.5 μm=2.5×10-5 dm
C.2.5 μm=2.5×10-6 cm D.2.5 μm=2.5×10-9 m
1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 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
12.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庚,约8m(庚: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4.如图所示,用塑料尺测得物体A的长度是 cm。
15.测量误差:一名同学先后4次测量了他的橡皮长,记录数据为:①4.35 cm、②4.36 cm、③4.28 cm、④4.34 cm,其中第 次测量结果是错误的,造成其他三次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测量存在 ,这种差异 (选填“能”或“无法”)避免,你认为该同学的橡皮的长度最接近 cm。
16.福厦高速铁路的开通促进了海西的建设和发展,下表为动车运行时刻表。D6215动车组从福州直达厦门的运行时间是 h min。
动车组D6215 站名 动车组D6216
8:22 福州 11:55
福州南 11:38
泉州 10:54
9:52 厦门 10:16
17.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 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 ;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 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 。
18.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19.图中的甲、乙两图是同一把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的透明刻度尺正放和反放的照片,图丙是其沿刻度线方向的横截面图。刻度尺的刻度线是用油漆喷上去的。由图乙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和刻度线的右侧都有一个阴影。
(1)利用图丙说明,该刻度尺的刻度线喷在图丙中所标的A、B、C、D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一般都将刻度尺带刻度的一侧做得较薄,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2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经典考题
2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 2.36 cm 2.3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4
2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
2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4.如图所示,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只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________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一根头发非常非常细,70 cm和70 mm太大,70 nm无法用肉眼看到,不符合实际,一根头发的直径70μm=0.07mm比较符合实际。
2.A 解析: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其中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而倒数第二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数据25.91 cm和18.35 cm中倒数的第二位都是0.1 cm,因此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即1 mm)。
3.2.45 解析: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 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 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00 解析: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物体的长度为:5.00 cm-3.00 cm=2.00 cm。
5.C 6.cm s
7.A 解析: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产生的,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8.D 9.A
10.B 解析:单位之间进行换算时,先要把握单位之间的进率;接着要明确是高单位化低单位,还是低单位化高单位;单位换算过程中,原物理量就不能带着原单位乘以或除以进率。
11.A 解析:中学生用的普通课桌高度一般在0.8 m上、下,故A项正确;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故B项错;学校教室的长度一般约8-12 m,20 m显然太长,故C项错;学生用笔的直径一般在5-7 mm,4 cm显然太粗,故D项错。
12.A
13.C 解析: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前面是准确值是相同的,则12.75 cm是错误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作为物体的长度,所以物体长度为。
14.3.4~3.6 解析:观察可知,测量的准确值是3.0 cm,估读值为0.4 cm、0.5 cm、0.6 cm皆可,正确答案在3.4~3.6 cm之间,记录结果应该只有一位小数。
15.③ 误差 无法 4.35 16.1 30
17.小于 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 等于 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
解析:从观察看,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来检验观察是否正确;检验结果是它们的长度相等,即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中我们能够悟出这样的道理: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
18.1 2.35 0.5875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进行估读,总长为2.35 cm。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导线的直径为0.5875 mm。
19.(1)C所在部位 为了让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减小读数误差 (2)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做得较薄,是为了在应用刻度尺画线的时候笔尖贴近刻度尺,线更容易画直;由于笔尖贴近刻度线,更容易画出长度符合要求的线段
解析:(1)刻度线喷在刻度尺背面,刻度尺薄的一侧;光透过透明刻度尺发生折射,数字与刻度线不透光在后面纸上形成阴影。(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尽可能地靠近被测物体;利用刻度尺画线时,刻度尺越薄,线段长短的误差越小。
20.(1)A C 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F(或DEBF)
21.A
解析:小明使用的刻度尺是毫米刻度尺,故记录结果只能在毫米的下一位添加一位估计的数字,求平均值时也应保留一位估计的数字同时还应遵循4舍5入的原则,故A正确。
22.A A 解析:分度值是一小格的刻度,A刻度尺分度值是1 mm,B刻度尺分度值是2 mm,故A刻度尺更精确;在测量过程中,要用零刻线或较清晰的整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并让有刻度的一侧靠近被测长度,故A刻度尺放置正确。
23.337.5 解析:小表盘显示的时间是5 min,合300 s,多余的时间应从大表盘上读出。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 s,大表盘显示的时间是37.5 s,则秒表记录的时间就为300 s+37.5 s=337.5 s。
24.4.7 4.70 解析: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的长度为L=6.7 cm﹣2.0 cm=4.7 cm。图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的长度为L=6.70 cm﹣2.00 cm=4.70 c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