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7 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9 20: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一个粗瓷大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道路是十分艰辛的,因为有了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我们如今伟大富强的中国。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还要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引入新课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 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课文讲解
chén
màn
gāng
我会认



赵一






lián
huán


liáng


dùn
zhēn


生难字词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多音字
chéng
春天,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shèng
生难字词

赵一曼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多音字
huán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hái
生难字词
加一加:
换一换:
缺 - 夬 +工 = 缸
识字方法
生难字词
双耳+东=陈
耳+关=联

liáng
高粱
不要少写“点”
易错字
生难字词

dùn
一顿
表数量。用于吃饭、打骂、说话等。
“竖提”要一笔写成哦!
生难字词

一顿
识字游戏
高粱
缸子
陈列
赵一曼
侦查
抗联
还给
生难字词
词语解释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商店里陈列着许多新到的货物。
生难字词
搪瓷缸子:搪瓷就是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数层瓷釉,通过烧制,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的一种复合材料。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生难字词
在一个部队里,为大家准备膳食的一个班集体。
炊事棚
侦查
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
生难字词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赵一曼同志宁可自己吃不饱饭,也要把粮食留给伤员吃;多次把自己的碗送给战士的感人故事。
整体感知
课文讲解
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美了她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课文讲解
快速阅读第1自然段
互动课堂
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课文讲解
用碗一事不同寻常的“感人”。
这样一个普通的碗为什么要放到军事博物馆?赵一曼只用过一次的碗,感人之处又在哪里呢?
继续阅读第2~4自然段
课文讲解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送碗
赵一曼没碗的时间及其久远。
课文讲解
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送碗
通讯员送碗的心情很急切,再一次说明赵一曼没有碗使用的时间很长。
课文讲解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还碗
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赵一曼作为团政委,不搞特殊化的品质。
课文讲解
赵一曼以为碗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所以语气坚定,不容推托,坚决要求退还。
课文第5~8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经过,而“感人”之处就在这一“盛”一“倒”上。
默读第5~8自然段
课文讲解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盛饭
渗透着战士对首长的爱戴。
说明赵一曼已是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
课文讲解
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盛饭
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日子非常艰苦。
课文讲解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倒饭
动作描写。此处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盛”一“倒”,“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课文讲解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倒饭
神态描写。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动了老李。
课文讲解
当赵一曼的碗再一次“丢”了,通讯员和赵一曼有何反应呢?
大声朗读第9~11自然段
课文讲解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再次赞美了赵一曼心中只有他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讲解
一个粗瓷大碗
“一次”与“感人”
“盛饭”与“倒饭”
赵一曼心中只有他人的高贵品质。
“送碗”与“还碗”
“急叫”与“笑说”
结构梳理
本文主要人物是 。本文先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 ,再详细讲述了这个粗瓷大碗的 。这样写的顺序是 。
赵一曼
赵一曼用过一次的一个粗瓷大碗
来历
倒叙
归纳总结
陈( ) 缸( ) 粱( )
阵( ) 缺( ) 梁( )
一、辨字组词。
陈列
阵雨
水缸
缺少
高粱
栋梁
课堂小练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dǎo dào)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méi mò)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课堂小练
二、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1.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语言
赵一曼作为团政委,不搞特殊化的品质
课堂小练
2.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
动作
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课堂小练
3.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运用了 描写,我从中体会到 。
神态
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战士、无私奉献的品质
课堂小练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形成了顽强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升华出来的民族精神之光,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
拓展延伸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