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7-30 18: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
1.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可称量量的重要的物理量,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铺垫作用,贯穿了高中化学的由始至终。
2.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而且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所以教材设计由浅入深,由我们熟悉的物理量到不熟悉的物理量,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还有与之相关的计算,使同学们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更为深刻。
3. 教材对于公式的引出采用了有特殊到一般编排方法,先给定特定物质的相关数据,学生根据数据自己总结,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灵活学习的思想。
三、学生分析
1. 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但是对于微观量概念的建立还有有一点吃力。
2. 看到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太容易根据自己的意识把其分为两部分理解,即物质的质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主动探索科学的精神
  2.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相关计算;摩尔质量的意义及其计算;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微观粒子数和宏观可称量质量的相互转化;
6、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点评
七、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学案,完成相应例题;前后桌自成一组,课上问题讨论;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案编写;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叙述】在陕师大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陕师大的学生买水果都是按个来买的,比如:买一个苹果,买一个梨,买半个火龙果。但是,大家买瓜子的时候为什么不按颗买呢,比如:买30颗或者50颗瓜子?(留30s时间给同学思考,讨论,交流,并观察同学的反应)【叙述】大家初中就已经接触过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等,这些粒子相当之小之多,,用肉眼看不到,即使是用显微镜,都得达到一定的放大倍数才能看到。 化学反应是按照一定的粒子数目比来进行的举例:2H2+O2===2H2O 两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两个水。或者说是氢气的分子个数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是2:1时才能完全反应。(PPT展示结合过程)但是实验室取用药品时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数这些微观粒子,根据已有的经验取用药品是通过称质量或者量体积。那么宏观可称量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本节课将带领大家探索这个奥秘。 思考,讨论,交流气氛活跃,热烈交流 从生活实例引入,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在同学们大脑中形成瓜子较小,难以一一数出。为后续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更小,不能一一数出,需要转化为宏观量来计算奠定基础。由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使知识更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物质的量 【提问】大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是什么吗?(请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完后点评,最后PPT展示,引导学生区分物理量和单位。)【总结】只有上述提到的物理量为国际单位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其对应的单位是基本单位,其它的都不是,如:力、电功、功率、电压等等。【叙述】今天我们学习七个基本物理量中的一个“物质的量”。【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吗?【总结】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名词(板书)就像一个人的名字有四个字一样,不可以拆开来理解。如某人叫萝卜青菜,但他并不是萝卜和青菜生的,也不是萝卜和青菜组成的。【讲述】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表示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摩尔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为大量、堆积。可想而知,物质的量定义中提到的“一定数目”是一个庞大的数值。【提问】这里的粒子如何理解呢?是不是可以指小米粒或者大米粒呢?是不是必须指代的很明确呢?【总结】概念中的“粒子”指一切微观的粒子。使用mol时,粒子种类必须指代明确。【练习】(PPT展示)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mol氢 B. 1molCO2C. 1mol小米【提问】大家知道1m是如何规定的吗?为什么1m为这么长而不是这么长?(手比划)【讲述】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通过巴黎子午线全长的四千分之一为一米。(PPT展示)【提问】那大家知道1kg是如何规定的吗?【讲述】质量单位是在长度单位上规定起来的,4℃时1dm3纯水的质量为1kg。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查出其它几个基本物理量是如何规定的。(PPT展示)【提问】通过预习,大家知道1mol是如何规定的吗?【总结】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12g12C所含粒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练习】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1×6.02×1023)2. 2 mol Fe含 个铁原子。(2×6.02×1023)3. 3 mol SO42―是 个硫酸根离子。(3×6.02×1023)【提问】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讲述】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表示,单位为mol-1.【提问】请大家总结一下,得出通用公式,并且指明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表示什么含义。【练习】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 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长度,质量,时间,电流……不是,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情绪高涨,面露喜色。学生思考,听取同学们的见解。错误。指代不明,不确定是氢气分子还是氢原子。正确错误。物质的量必须指代微观粒子。沉默或摇头【回答一】1mol为6.02×1023个【回答二】1mol所含粒子数和12g12C所含粒子数一样。总的粒子数目=n×6.02×1023总结公式:N=NA×n(N表示总的粒子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物质的量。) 通过提问检验预习效果,同时巩固知识。通过区分物理量和单位警示学生勿将摩尔误认为物理量。通过形象的生活实例,加深对物质的量是整体名词的理解,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由摩尔的原意引出1mol粒子数的庞大,使问题更具科学性和探究性。虽然1m,1kg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并不知道它是如何规定的,这样讲更容易激发同学们探索的欲望。巩固知识,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思维。在已经总结出的公式上进一步完善公式,循序渐进,加深理解,减弱理解难度。巩固知识,发现问题。
摩尔质量 【讲述】从初中的知识中我们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和中子上,所以原子的质子与中子和越大,原子的质量也就越大。若把原子的数目放大,那么相同数目的不同粒子其宏观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数据展示】(PPT展示)1 mol H2O的质量是18g1 mol NaCl的质量是58.5g1 mol Na+的质量是23g1 mol S的质量是32g【提问】大家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总结】对于同一种物质,m/n仅仅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并且需要用g做质量单位。【提问】v=s/t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大家试着描述一下m/n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总结】表示单位物质的量所具有的质量,成为摩尔质量,表示符号为M,单位为g/mol.即M=m/n【提问】M=m/n中的各物理量表示什么呢?【提问】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区别呢?【总结】由于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原子质量数值相等,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再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后加上单位g/mol即表示摩尔质量。【练习】Na的摩尔质量 NaCl的摩尔质量 SO摩尔质量 4. 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 5. 5 mol Na2CO3 的质量是 同学讨论总结,派代表回答。m/n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v=s/t表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称为速度。表示单位物质的量所具有的质量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质量,n表示物质的量。1.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2.意义不同。3.仅仅是数值相等。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物质的量: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粒子必须指代清楚。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表示符号M,单位g/mol。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数值相同,单位不同,意义不同。公式:N=NA×n m=M×n学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将微观粒子和宏观和称量量联系起来了。给定某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刚才学的公式计算出其中所含的粒子数。根据所需要的粒子也可以知道所需称量的质量。【练习】1. 24.5 g H2SO4 含有 个硫酸个粒子, 个氢原子。2. 24.08×1023个氢气分子为 g 共同总结 共同回忆所学知识,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呼应课堂一开始提出的微观粒子和宏观可称量量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通过查阅了解其他几个国际基本单位是如何规定的。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描述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在生活中的宏观模型进行比对。完成学案剩余练习。
【板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
2.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3.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1023 mol-1
4.N、NA与n的关系: 
二、摩尔质量
1. 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m/n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
2.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mol-1
3. 公式:M =
4.相对分子和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区别
相对分子质量无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
意义不同
仅仅是数值相等
【学案】
1.物质的量
(1)定义:研究 微粒 的一个物理量。符号: 单位: 。
(2)基准:以 中所含的 为基准,即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符号: 单位: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可以用实验测出的准确值,只是目前的科学手段有限,只测出6.0221367×1023mol-1,在应用中用6.02×1023 mol-1作为它的最大近似值用于计算。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只适用于表示 粒子。
(4)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N表示 n表示 NA表示
注意:(1)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微粒时,要用化学式注明微粒的名称;
(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练习:1.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A)每摩尔物质含有 6.02×1023个微粒 (B)摩尔是七个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E) 1摩尔的大米约含有 6.02×1023 个米粒
2.填空
(1)1mol碳原子含有 个碳原子 ;
(2)1molO2含有 个氧分子, 个氧原子, mol氧原子。
(3)1mol水分子含有 个水分子,有 个氢原子,有 个氧原子,
有 mol氢原子 ,有 mol氧原子。2molH2O ?
3.(1)含有3.01×1023个水分子的水的物质的量 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所含原子总的物质的量是 mol。
二、摩尔质量
1、概念: ;
2、符号及单位:摩尔质量的符号: 常用单位是 或 ;
3、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
4、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 为单位时,在 上都与该粒子的 或 相等。
练习
1.填写下表
物质的量 物质的质量 指定微粒的数目 指定微粒的数目
1molH2O H2O: H:
17gNH3 NH3 H:
2molNaCl Na+ Cl-
1 molH2O和1mol NH3 O H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A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NA
B、0.2 molH2O所含的H原子数为0.2NA
C、1.6 molCH4所含电子数为NA
D、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NA
变式:
若4℃时,20滴水恰好1mL,那么1滴水中亿含的水分子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20NA B、NA/360 C、9NA/10 D、360/NA
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金属钠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8gH2O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C.0.5mol Cl2所含原子数为NA
D.32g氧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4.下列物质中,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5.4glH2O B.2.2g CO2 C.3.2 g O 2 D. 9.6 gS O 3
5. 与6g尿素CO(NH2)2含氮物质的量不相同的物质是()
A 3.4gNH3
B 0.1molNH4NO3
C 6gNH4NO3
D 13.2g (NH4)2 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