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第一章第三节2008~2013中考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
1、(2008衢-13)前段时间,我国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关猪肉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有资料显示,肉类新鲜程度的变化会引起pH发生相应变化,变化关系如下表: ( )
A.肉越新鲜,酸性越弱 B.肉越新鲜,碱性越弱
C.肉变质过程中,酸性减弱 D.肉变质过程中,碱性减弱
2、(2010湖州)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 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3、(2010金华)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A为氯化钙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C.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一氧化碳气体
D.A为稀硫酸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4、(2010嘉兴-19)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是 (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5、(2011杭州-2 )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2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
6、(2012嘉舟-1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7、(2013金华-15)科学实验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D )2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8、(2013绍兴-18)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
A.省去装置是甲和丁21*c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9、(2013台州-19)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21*com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pH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0、(2013宁波-17)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02的情况下,产生的0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04,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人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
二、简答题
11、(2008温-28)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
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
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入三杯溶液中浸泡1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甲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甲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选填“会”或“不会”)。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12、(2008嘉-32)为了探究碱的性质,甲乙两组同学向相同体积的石灰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通人C02气体.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甲组同学认为C02能与石灰水反应,但不能与烧碱 溶液反应。而乙组同学认为C02也能与烧碱溶液发生反应。
(1)为证明自己的现点,乙组同学叉设计并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0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从甲图中选出正确的船取装置 。(填“A”或“B”)
②收集一烧瓶C02气体.注入烧碱溶液后立即塞上带有导管和气球的橡皮塞(如乙图所示),振荡后观察刊瓶内气球膨大。由此乙组同学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2)甲组同学提出反驳:因为CO2会溶于水,所以还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即用 代替烧碱溶液进行实验,如果观察到气球膨大程度 (填“增大”或“藏小”),才能最终证明乙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13、(2010宁波)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14、(2010嘉兴)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常用来吸收二氧
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它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Na+NaOH X↑+Na2CO3
(1)请写出X的化学式为 。
(2)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 (选填 “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15、(2010衢州)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16、(2011义乌卷-27)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 。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 。
17、(2012绍兴-26)小敏设计了一个从空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案,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未标出)。
(1)写出流程中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流程中,除水外,还有二种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18、(2012湖州-26)往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1克熟石灰,充分搅拌,底部仍留有较多熟石灰。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室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
结论二:在室温下,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1克;
分析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中,能观察到 。
19、(2013金丽-23)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
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三、学会探究
20、(2010杭州-34)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 pH分别为5.4、6. 3、6. 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_ _ 应相同。
(3)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 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 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
21、(2010温州)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
(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它
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
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
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
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盐酸的体积/mL 0 10 19.5 20 20.5 30 40
pH 13 12 11 7 3 2 1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22、(2011温州-3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惑: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 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 B C D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2衢州)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做“检测氢氧化钙性质”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说明:实验中使用的药品均是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盐酸加入氢氧化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该反应的明显现象,请你写出一种能够观察到变化发生的方法: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只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废液缸中.为了处理废液废渣,首先对废液缸中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过程如图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
①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
②无色溶液B中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是
24、(2012嘉兴-34)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
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管中的液面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
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
观察U型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⑴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
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⑵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
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25、(2012湖州-34).如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四、分析计算题
26、(2010义乌-37)2009年12月14日,我市举行了初中科学知识应用暨探究技能比赛,其中的叶脉标签制作项目是由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对叶脉进行染色、绘画、裁割、拼接等艺术加工。比赛时某组选手配制了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赛结束后他们对剩余的氢氧化钠废液用盐酸进行了中和处理。
(1)配制上述溶液时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__ __ __ 克;
(2)完全中和废液时用去14.6%的盐酸100克,则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多少克?
(假设废液中的其他物质均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27、(2012温州-35)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I=NaCl+H2O)
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11、:(1)不正确;(2)不会; (3)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2、:(1)①CaCO3+2HCl═CaC12+H2O+CO2↑ A(2)H2O;减小
13、酸 氢氧化铁 氯化铁
14、(1)CH4 (2)混合物
15、2NaOH+CO2=Na2CO2+H2O 有气泡产生 NaCl(或氯化钠)
16、 (1)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有气泡生成
(3)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17、(1)Ca(OH)2+Na2C03=CaC03↓+2NaOH (2)NaOH CaO
18、溶液变红色
19、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探究题
20、 (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21、(1)无色酚酞遇到酸也是不变色。
(2) Na2CO3,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有多出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出现气泡则溶
液显中性。 (3)C
22、(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干扰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C装置等(答出一点即可)
23、(1)2HCl+Ca(OH)2=CaCl2+2H2O 先往氢氧化钙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合理即可)(2)氢氧化铁 一定有碳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24、(1)升高 (2)水
25、(1)AC(2)气压(气体体积)
四、计算题
26、(1)20(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2分
(2)解:设剩余废液中含氢氧化钠溶质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00克×14.6%
X=16克……………………………………………1分
27、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上升;反应停止后,温度下降。
(3)解:HCl的质量=20毫升×1克/毫升×0.73%=0.146克
设NaOH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0
40 36.5
x 0.146克
40/x=36.5/0.146克
解得x=0.16克
答: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16克。
Cl-
Cl-
H+
H+
OH-
OH-
Na+
Na+
H2O
H2O
Cl-
Cl-
Na+
Na+
第32题甲图
第32题乙
CaO
△
红墨水
CO2
CO2
第34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