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先秦诸子虽“百家异说”,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
A. 官僚政治的确立
B.诸子思想的统—
C.社会转型的诉求
D.集权制度的完善
2.《孙子兵法》开篇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君主发动战争,必须先确保是"唯民是保"的有道之战。而且,“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兵家()
A.认为战争是无奈之举
B.意识到百姓厌恶战争
C.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
D.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3. 西周中期是青铜器铭文发展的鼎盛期,整齐、清楚、大方、规则的铭文章法比比皆是,在当时深受欢迎,形成了一种典范美;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章法则变幻莫测,且章法之间差异很大,个性鲜明,佳作迭出。这折射出西周晚期( )
A.青铜铸造技术进步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诸侯无视宗法规则
D.国势的日趋衰落
4.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大变动时期。以下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有()
①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②都江堰和龙首渠的修建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③大放异彩的学术思想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④用竹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对楚国退避三舍,楚将子玉发起进攻。君退而臣依旧进犯,子玉被评价为“刚而无礼”。由此可知( )
A.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发
B.晋文公并不想与楚国争霸
C.传统的社会结构形式依然存在影响
D.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
6.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
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局面
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7.《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据此可知( )
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
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
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
8.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9 .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统治者对百姓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墨子呼吁统治者“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这反映出他们( )
A.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B.倡导统治者全面推进社会治理
C.关注政治生活的强烈意识
D.宣传以道德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10.在春秋战国时期,讲求以"耕战""实现富国强兵,以法为工具实现中央集权的学说来自( )
A. 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1. 战国兼并战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各变法( )
A.推动了社会转型
B.消除了兼并战争
C.巩固了周朝统治
D.促进了华夏认同
12. 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可见,韩非( )
A.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建议君主威德并施
C.认为行德治可长治久安
D.深受儒家学说影响
13.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1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革、转型。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在于( )
A.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推广
B.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C.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
15. 鲁国季氏曾放逐鲁昭公,主持鲁国国政,鲁昭公至死也未能回鲁。晋国的史墨评论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辅佐)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 ”。史墨的评论反映了( )
A.天子权威的削弱
B.民本意识的增强
C.分封制度的瓦解
D.百家争鸣的现实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于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加以概括。
(2)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思想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的因素。
答案+解析:
1. 【答案】c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孟子等诸子虽然"百家异说”,但都把国家统一、天下稳定当作政治理想,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不同阶层有着共同诉求,C项正确;
官僚政治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排除A项;诸子思想的统一与“百家异说”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2.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君主发动战争,必须先确保是“唯民是保"的有道之战”可知孙子重视人民,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战争是无奈之举,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百姓厌恶战争,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 【答案】D
【详解】依据材料*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章法则变幻莫测,且章法之间差异很大,个性鲜明,佳作迭出"”",可以看出西周晚期,王世衰微,诸侯势力强大,挑战周天子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技术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的崩溃,排除B项;“无视"表述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
4.【答案】B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西汉时修建了龙首渠,百家争鸣也发生于这一时期,书写主要是用竹简丝帛,①③④正确,②错误,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5.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楚争霸中,面对敌方即晋文公的主动退避,楚将发起进攻的行为被指责“刚而无礼”,反映出春秋时期,传统的社会结构形式依然存在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各国间战争“频发”,排除A项;晋文公不想与楚国争霸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晋文公树立了良好的政治形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6.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可知贾谊认为秦亡天下的原因是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秦二世,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郡县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缺乏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B项。
7.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可以看出孔子是不赞成曾子这样没有原则的孝道,C项正确;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没有体现有教无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与精耕细作的农业无关,排除D项。
8.【答案】A
【详解】“从周"M是指孔子推崇的主张周代的礼制,维护有序的等级秩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M是周代的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A项正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是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排除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儒学独尊主张,排除C项;“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涉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
9. 【答案】c
【详解】材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均体现了对政治的强烈关注,C正确;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主要与农业生产有关,材料并未体现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排除A项;管子、孔子和墨子只是分别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希望统治者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管子强调的是民本原则,墨子强调的是任人唯贤,排除D项。
故选C项。
10.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奖励耕战,C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仁、礼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答案】A
【详解】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社会转型,A项正确;“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战国时期,冲击了周统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是以法治国.强化君权,结合材料,得出建议君主威德并施,B项正确;“仁政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排除A项;“行德治"也是为君权服务的,排除C项;“受儒家学说影响”,只是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3.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依据所学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的思想各异,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诸侯国的矛盾导致各家的盛行。故选C项。
14. 【答案】D
【详解】注意限定信息"社会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视,是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变革、转型的社会原因,D项正确;A项是经济原因,排除;BC两项是政治原因,排除。故选D项。
15. 【答案】B
【详解】材料"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 "体现了季氏对民众的重视,赢得了民心,说明当时民本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子权威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分封制,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百家争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 【答案】(1)特点∶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关注现实人文(现世人生),轻视宗教鬼神;强调人的作用,推崇完美人性;推重人的知识经验,主张以人的知识经验(认识到的规律)为准绳。(答出其中3条即可)
(2)发展:波及到社会政治、道德诸多领域;强烈的批判精神;世界主义观念;反对宗教蒙味;倡导政治民主,反对君主专制:构建了自由、平等、科学的近代社会理念。(答出其中4条即可)
()3影响因素:思想文化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国际贸易、交通路线的开拓(如"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跨洋跨洲航海行为的促进(如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跨国思想文化交流行为(如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人西传东方文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经济交流事件(如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链、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战争带来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答出其中4条即可)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
位"可知,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根据材料“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可知,关注现实人文(现世人生),轻视宗教鬼神;强调人的作用,推崇完美人性;根据材料“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可知,推重人的知识经验,主张以人的知识经验(认识到的规律)为准绳。
(2)发展:根据材料"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可知,波及到社会政治、道德诸多领域;根据材料“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可知,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蒙味;倡导政治民主,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材料“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于全人类"可知,世界主义观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了自由、平等、科学的近代社会理念。
(3)影响因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思想文化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国际贸易、交通路线的开拓〈如"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跨洋跨洲航海行为的促进〈如新航路开辟、郑和下西洋)﹔跨国思想文化交流行为(如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人西传东方文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经济交流事件〈(如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链、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战争带来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