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满分50分,政史合堂,90分钟完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右图是
小明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完成( )
A.南京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3、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活动正在进行中,作为央视“最美”系列公益品牌活动之一,“寻找最美消防员”将承继“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核心理念,以媒体行动的方式践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而历史上,也涌现出无数这样的“最美”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 是( )
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②邱少云宁愿让烈火烧死也不暴露潜伏目标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④“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井⑤邓稼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 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7、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B.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8、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读右图,从图中看出,某县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9、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经济法
10、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11、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西藏的解放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大陆与台湾的交流”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少数民族的发展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D.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2、右图所示历史场景之所以成功实现,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B.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
13、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 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 B. 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 导弹部队的成立 D. 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14、过节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新中国科教事业成就的是( )
A.“责任种田,五谷丰登,银行存款增十倍;包干分配,百业兴旺,仓里储粮翻两番”
B.“万里山河归人民 ,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 不要资本主义苗”
D.“去岁卫星探月,访得嫦娥传喜讯;今秋奥运环华,迎来健将夺金牌”
15、“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医保制度的建立
二、判断题:5分
16、阅读下面文字后判断:
事件 时间 结果
抗美援朝战争 1950-1953年 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捍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尼克松访华 1972年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画“√”;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里画“×”: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里画“〇”。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
(2)20世纪70年代末尼克松访华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原因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抗美援朝运动和尼克松访华都涉及到台湾问题。( )
(5)抗美援朝运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 )
三、填图题:5分
17、(1)在上图中填出我国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的名称。(4分)
(2)这四个特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1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 ,第18题6分 ,第19题6分 ,共12分。
18、图片见证历史,图片诉说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及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收获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丰硕成果,感受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变化。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图一 1949年开国大典 图二1953年农村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图三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阅读图一,说一说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分)
(2)图二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内容?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分)
(3)图三中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有哪些?(2分)
1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25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四 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2分)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1分)
(4)材料四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第20题6分,第21题7分,共13分。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引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1)建国以来,党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和十五大分别确立了什么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2分)
21、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其就任以来首次外交出访,成果丰硕,意义深远。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1)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又一重大胜利。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还有哪些重大成就?请任举一例。(1分)
答案
一、ACBCC /DBDCB /DCBDC
二、√×〇〇√
三、(1)略(2)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四、18. (1)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2)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
(3)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鼓励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明确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1)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曾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政府加大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等。
五、2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21.(1)1953年;内容见16课。
(2)原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和其他主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或1972年日本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时间:1951年
事件: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