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本节内容,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主要讲述的是人体的结构层次,这是基于以下原理:人体的结构层次涵盖了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其他动物的结构层次就很容易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学生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习时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展示鱼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鱼的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发育成小鱼,除了细胞的数目增加以外,还发生了什么变化?细胞的数目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因此,学生很容易想到,鱼的身体各部分不尽相同,组成各部分的细胞也不一定相同,是不是细胞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通过这种引导,学生就有了细胞分化的前概念,为下面正文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此处教学不要求学生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答案也是开放性的,学生能说多少就是多少,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入正文中细胞分化概念的学习。
关于细胞分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只需给出一个基本的定义,指出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性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是基于“想一想,议一议”中鱼的事例。同时,学生在学之前一章第三节“动物细胞”时,已认识到口腔上皮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所具有的差异性,因此,教材在此作了简单化处理。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些动物细胞,分析这些细胞的最初来源,以及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性,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关于组织的知识内容,教材的编排设计是先在细胞分化概念的基础上给出定义,然后图文结合,介绍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加深对这些组织的认识。教材这样做的目的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讲细胞分化时肯定会讲到组织的形成,这是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决定的;二是关于人体的组织,从图片上就容易看出组成同一组织的细胞在形态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组织的细胞在形态上是各不相同的,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学习,也有利于理解不同组织的基本功能;第三,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是一个深化学习,加深印象的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上有所了解之后,再进行观察,概念的形成会更加牢固。
关于器官和系统知识内容的安排说明,学生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这些知识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七年级下册有专门的章节讲到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因此,本节只需要求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器官和系统这两个层次,也就是说,在这里介绍的器官和系统是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服务的,不是为光讲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的,是一种了解水平的目标要求。基于这种要求,教材只是介绍了概念,并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人体有哪些器官和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拓展和加深。
在介绍组织形成器官时,教材先从大脑,胃,心脏等学生熟悉的器官入手,说明这些器官都是由组织构成的,然后归纳出器官的定义。同样,系统的组成也是从学生熟悉的润化系统组成的实例入手,再提出系统的定义。最后强调人体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八大系统的分工,协调配合的基础之上。 既帮助学生建立起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到个体的整体认识,又认识到各个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述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 个体。
4.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5.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教学难点】
(1)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用具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2.相关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播放鱼的个体发育的动画或引导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鱼的个体发育过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教师】提出问题:1.一条小鱼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都是一样的吗?它们能随意堆砌成小鱼吗?
2.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一条小鱼的呢?
3.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是十分相似的,小鱼体内众多不同种类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又是怎样构成一条结构复杂的小鱼的呢?你能想象出动画中省略的过程大致是怎样的吗?
【学生】对于问题1.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神经细胞 肌细胞的形态 结构不一样;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是完全能够回答的。
对于问题2.学生一般只知道要经过细胞分裂过程,其他后续过程就不清楚了。
对于问题3.学生凭现有的知识是无法回答的。这些“欲说而不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展示,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出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教师】1.展示课件: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讲述各类细胞的功能。设问:这些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2.展示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后再分化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
【学生】1.感知人体各类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了解不同种类的细胞各有不同的功能。2.感知细胞分化的过程。
师生归纳: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是很相似的,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细胞分裂与分化的不同:你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将下图补充完整,以表示出细胞分化的过程吗?
【学生】思考,绘制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程序图。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强化对细胞分化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师】猜一猜:分化后的不同细胞是随机地交织在一起还是形成了有序的结构呢?试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作出猜想:单个细胞的功能是有限的,具有同样功能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结构,能使功能得到加强。
【教师】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初步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肉眼观察永久切片上的标签,明白观察的是什么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构成这种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再描述构成各种组织的细胞的特点。
【学生】初步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获得如下感性认识。1.同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2.构成不同组织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3.初步了解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再理性归纳,建构“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不同的组织”这一重要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2-12“细胞分裂, 分化形成组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受精卵是怎样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的?
【学生】归纳: 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
【教师】1.引导学生对照教材第60页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再次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0页四种基本组织的插图及图下的文字说明,尝试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组成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排列情况,分布,功能等。3.展示插图之外的其他人体组织的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学生对四种基本组织的认识。
【学生】1.对照插图再次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真识别和区分四种基本组织。2.阅读插图及所附的文字说明,列表比较四种基本组织。3.观察消化道上皮、平滑肌、神经、软骨的图片,丰富学生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以及列表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师】展示胃的解剖图,示意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讲述:胃的外壁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其内有肌肉层,内壁是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胃黏膜,胃壁中还有神经和血管,因此,胃是以平滑肌为主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
【教师】展示脑、心脏等器官的模型图片或幻灯片。指导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的器官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其中以哪种组织为主,这个器官具有什么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知道人体各器官都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人体各种器官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得出“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这一结论。
【教师】探讨皮肤属于组织还是器官。引导:1.皮肤是否具有一定的功能?2.皮肤划伤时会感到疼,有时还会流血,说明皮肤中有哪些组织?3.“怒发冲冠” 起“鸡皮疙瘩”,说明皮肤中可能还有什么组织?
【学生】通过分析,知道皮肤属于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判断人体的结构层次。
【教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器官?这些器官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胃肠、肛门、口腔、咽、肝、胰腺、唾液腺等器官联系在一起,能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师】展示其他系统的图片。组织讨论:除消化系统以外,人体还有七大系统,你能说出这七大系统的名称吗?它们各有哪些主要器官?各具有什么功能?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形式,了解人体的器官可以构成系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在剧烈运动时,与安静状态相比,身体出现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知道人体的各系统是相互配合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人体的各器官系统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复杂的生命活动的。
【教师】想一想,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的?展示(动画或图片):心肌细胞组成心肌,心肌构成心脏,心脏构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一起构成人体。
【学生】总结: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人体的结构层次。
板书设计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教学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案例强调了重要概念的学习和形成。案例中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为例,注重学生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动物(人)体的结构层次等重要概念的学习。其概念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讲述组织形成器官时,从观察胃的结构开始,先获得感性认识:肯定以肌肉为主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再扩展到脑,心脏等人体的不同器官,探讨这些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以哪种组织为主,从而获得“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的理性认识。接着让学生自主分析实例:皮肤是否属于器官?巩固了理性认识,学会了判断人体的结构层次。又如讲述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时,也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等直观感知,再理性归纳,最后形成重要概念:细胞分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细胞,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了组织。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建立在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索的认知过程,相信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案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及其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作出假设和猜想;让学生动手实验,绘图,等等,软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及生物科学素养。 二是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顾及全体学生。 本设计多处运用动画,图片等,营造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设计中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学生能够参与的,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三是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案例中设计的观察,实验,绘图讨论,交流等,强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开展学习。
两点建议:
1.实例分析:探讨皮肤属于组织还是器官时应该有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皮肤属于器官”的结论。
2.有些问题的提出还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分析。如“分化后的不同细胞是随机地交织在一起还是形成了有序的结构呢?试说明你的理由。”这样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然后自己作出假设和猜想,再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
循环系统
细胞 组织
分裂分化
器官 系统
个体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结缔组织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