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本节内容完成了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在教学中,简单的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全过程探究。这一个探究活动,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加强引导,尽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独立”仍然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探究结束后,教师应给出具体的评价,包括等级分数和评语。
根据学情需要,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探究模式了。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1.分析科学实验,启迪科学思维,进一步领悟科学方法。
本节用三个实验,将“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内容串起来,是本节教材设计的一大特点。
第一个实验在本节开始的“想一想,议一议”中,利用第四章的知识基础一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分析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引入,从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培养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和逻辑推理。紧接着呈现第二个实验,即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第三个实验是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这两个实验进一步号|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分析,领悟科学方法。三个实验的设计,以事实性知识来帮助学生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方法,为本节运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打下扎实的科学方法基础。
2.用全过程探究进一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用全过程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本节教材设计的第二个特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探究,它是在学生接受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之后,综合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探究指导的写法很简单,只给出要探究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资料(如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要求学生进行全过程设计并完成探究,难度较大。
至此,本册教材的探究形成了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在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上,每个探究各有侧重点,当然有些侧重点是相同的,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同一方法或技能训练的难度逐渐加大。而最后这个全过程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3.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教材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介绍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2.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准备
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视频,试管,卫生香或竹签。
2.探究活动材料准备
装有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槽,装有清水的玻璃槽,广口瓶,装有清水和吊兰枝条的小烧杯(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实验装置设计的提示图例(幻灯片),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光照几小时后),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及相关实验材料用具.
3.自制幻灯片课件。
4.课前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复习提问]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你有哪些了解
【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回答问题。
【教师】 [导入新课]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仅为21%左右,而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学生】倾听思考,阐述想法。
【设计意图】为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做准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师】结合教材,课件展示经典实验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填写板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两个经典实验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活动一)课件展示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及思考题。
1.实验前后柳树苗和土壤的重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海尔蒙特是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的
2.海尔蒙特所做的实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3.想一想,水是对实验产生作用的唯一因素吗 海尔蒙特是否忽略了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二)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及思考题.
1.我们看到,普利斯特利实验其实是由四个小的实验构成的,试着分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
2.思考在实验中,密闭装置中蜡烛熄灭和小鼠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放人植物后,蜡烛可以继续燃烧,小鼠可以存活呢
3.如果你是普利斯特利的话,观察实验现象后,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结合教师课件及教材,明确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全过程。
【教师】[简述]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气体的成分。直到多年后,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才证实了使空气变污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教师】[设疑] 二氧化碳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实验过程及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探究活动留下悬念。
【教师】[过渡]既然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设计意图】激情设疑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演示实验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后,得出结论。(填写板图)
1.[设疑]淀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产物吗
播放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的实验视频。
2.[思考]植物的光合作用还能够产生一种气体,它是什么 (提示:氧气能够助燃)
演示卫生香(或竹签)的复燃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对课堂演示实验进行合理调控,使教学有效进行。
【教师】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学生】独立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第125页“技能训练”表中的数据。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原因,表达交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结合教材及课件展示三种间距不同的植株及结果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其合理性,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分析数据,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板图,使学生对新知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巩固,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生】补充板图,完成课后习题。知倾听,深思。
【设计意图】强化所学新知。
【教师】课件出示氧气消耗的统计数据,与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
【学生】倾听,思考。
【教师】[课堂升华]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殖,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生】增强爱护环境保护植被的意识。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
【教师】1.复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2.导入探究活动,
[导言]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倾听思考,踊跃参加。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导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提示,针对探究内容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教师】1.指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
(1)对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进行简单介绍,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参考提示图例,各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和创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2)课件展示设计实验装置的提示图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鼓励学生开阔思维,选择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要求] 为了保证对照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请你利用现有的材料,用具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
(3)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及时给予评价。
【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的用法和用途。
【设计意图】完善实验装置。
【教师】2.指导学生制订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探究方案的整体设计.
(1)对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光照几小时的吊兰枝条等)进行简单介绍,强调注意事项。
(2)[设疑]怎样证明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学生】汇报交流设计方案,并说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师】播放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视频,组织学生制订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的用法和用途。
【设计意图】学会确认实验变量和控制实验变量。
【教师】[思考]怎样证明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学生】联系旧知,制订实验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师】(3)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推测,及时给于评价。
【学生】推测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互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强调实验纪律及实验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倾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叶片的变色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教材第123页讨论题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类似情况。
【学生】分析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报告。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积极评价探究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小组。
【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
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1.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实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有机物中。
3.反应式: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2.二氧化碳气肥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优点有: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己预习课本,讨论归纳实验步骤和现象。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只要我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就可以了。比如我提问学生:“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我们怎样用实验来验证 ”让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获得新知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当然,我认为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驾驭能力还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当学生讨论时,我的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活跃课堂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要让那些对生物不感兴趣的同学,从“不学”到“学”,再到“爱学”。 通过这堂课,我还得到三个方面的启示:①重视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②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对每个知识、问题、结论等都要有问个“究竟是什么”的求知和求索精神。今后,我要发扬我的长处,认真总结我的不足之处,争取下一次课上得更完美些。
以后要注意加强的是,指导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在上课时让全班同学都看到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气泡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它会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有什么特性?怎样验证?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关于普利斯特利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本获制成课件给学生进行讲述和分析;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来讨论、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探究实验;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然后分析课本上提供的数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用课件出示在光下种植过密、适中、过稀三种植物的生长和结果情况,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