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0 07: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学生分析:学生对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不了解,有的学生对于什么是“植被”这个名词不明白含义,因此,教学伊始,从开始引入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对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等,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引导,它突出的是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素养。
核心素养教学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引导,它突出的是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素养。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达成教学目标;在“师生活动”的设计中,要让教学目标中明确的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教材分析
本章不分节,章标题为“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本章的情感态度目标是本册教材情感教育的最高层次目标。实现本章的情感态度目标,除了本节的知识内容和活动设计外,本单元第三,第四和第五章的知识和情感内容为本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章的“想一想,议一议”栏目,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爱护花草树木”提示牌中的内容为切人点,引导学生想出一些更精彩的提示语,从而渗透爱护植被的情感和意识。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本章的主要知识内容,了解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为我国丰富的植被类型而自豪。
保护植被以保护森林和草原为主,因此,教材呈现了我国植被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草原退化、沙漠化现象明显。 由于篇幅有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一些具体的事例特别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拓展。保护植被,最主要的措施是依法保护,并积极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但是,并不是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植树,种草活动,因此,教材安排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爱绿护绿入手,逐步形成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意识。
本章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为题,意在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实学生“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2.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植被的状况,唤起学生对我国植被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2.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与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绿化活动。
【难点】
1.唤起学生对我国植被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
2.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与绿化祖国活动。
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观察、思考和分组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可收集有关各种植被类型的录像、影片、资料或幻灯片,各国植被分布地图或数据统计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人在绿树,芳草,鲜花旁行走的图片。
[陈述]花开花落,似水流年。在五彩缤纷的自然界中,植物与我们朝夕相处,如果离开植物我们能不能生活
[提问]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欣赏,思考。依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概括总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明确植物的重要性,为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打基础。
【教师】[讲述]植物的益处很多,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需要对我国植被的分布情况做大致了解。
【学生】思考。
【教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及问题:我国有哪些主要的植被类型 你见过哪些植被类型 这些植被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第133页的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白主学习。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
【教师】[展示]通化市白鸡腰子国家森林公园主峰半山坡和侧峰的图片。
【学生】小组成员交流后,组间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观察、分析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提问]这两个区域分别属于哪种植被类型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在同在一个区域内,为何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植被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
【教师】[总结]在我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从炎热多雨的西双版纳到冰天雪地的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的气候,降丽量,土壤等条件决定不同的植被类型。
【学生】倾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理解植被类型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植被呢?大家知道破坏植被的后果吗?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师】[展示]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涝,沙尘暴等现象的图片.
【学生】观看, 计算,比较,分析,讨论。找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土地沙漠化严重。
【教师】[展示]横向比较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与其他主要国家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的图表;纵向比较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趋势图表。
【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展示]多幅草场沙漠化的图片。
【学生】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谈出各自的想法。
【教师】[提问]从这两个图表和图片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什么 从而又会联想到什么
【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播放]“人类乱砍滥伐”,“北方沙尘暴”,“2010年的洪水造成我市多日停水”的录像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展示,进一步明确破坏植被造成的后果。 爱绿护绿,人类责无旁贷。
【教师】[提问]这可能只是厄运的开始,也许我们的后代会面临更大的灾难。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
【教师】[展示]幻灯片展示有关法律,法规。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展示]国家领导人在公园中植树的图片。介绍植树节的节徽.
【学生】观看,学习。
【教师】[展示]三北“绿色长城”图片。
【学生】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师】[展示]三北“绿色长城”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爱绿,护绿的意识,并能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
【教师】[总结]我们期待着那一天,到处是绿树成荫,到处是鸟语花香。为了明天,为了人类自身,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保护好每一片绿叶,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绿意盎然!
【学生】解决疑惑,归纳,总结。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鼓励学生将爱绿, 护绿,种绿的意识升华为行动。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第135页“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后,小组成员勘察整个校园,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
【设计意图】为新课的教学做铺垫。
【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给予设计方法的指导。
【学生】学习有关园艺知识,收集有关绿化设计的资料,访问有关人士,参观附近环境优美的学校社区公园等场所。
【教师】公布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及展示竞赛评比标准。
【学生】经过商讨设计出方案,绘出绿化校园的平面图幻灯片或模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
【教师】[展示]校园各处景象的图片。[陈述]在这里,我们汲取知识,增长技能,得到关爱,获得友情。
【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情感课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
【教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与我们相伴,它们记载右岁月的流逝,见证着我们成长的历程,让校园更加美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下面就请各组展示你们的设计。请观看.倾听各小组的设计。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校园资料。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
【教师】观看,倾听各小组的设计。
【学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图与方案。全班学生观看,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各小组展示设计成果的间隙,大屏幕展示上海世博会,昆明世博会苏州园林等图片。
【学生】观看,学习。
【教师】点评学生的设计。
【学生】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评分。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的再设计提供灵感。
【教师】倡导以“爱护植被,绿化校园,参与绿化,建设祖国”校园绿化活动。
【学生】小组重新整合设计,计划组织活动,相互评价,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草原植被类型
2.荒漠植被类型
3.热带雨林植被类型
4.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
5.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
6.针时林植被类型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2.由于草原的过度放牧,人为的破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严重,地表裸露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三、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节约资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和植被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唤起学生对我国植被的危机意识,自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也为下一课时打下基础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利用多媒体平台的特有效果进行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如临其境般了解各种植被类型,能描述出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通过计算森林覆盖率和绘制出森林覆盖率的统计图和调查当地植被状况,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植被破坏的严重程度,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保护意识。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破坏绿化,将给人类自己带来无穷的灾难,自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但是,有点不足之处就是,我们镇也有一、两小型的花木场,没有组织学生去参观,学生的调查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调查不够深入,了解当地植被不充分,有条件最好请环保部门给他们作一场报告会,让学生对绿化概况有个大概认识,对本课时学习与下课时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学生认识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分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在实践中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学生从积极主动参与绿化祖国活动,时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家乡生态环认识到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上来,自觉形成与提高爱绿、护绿的意境变化。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植物和热爱校园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前布置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准备,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与讨论,并设计内容作具体要求,提出评价标准。课后进评奖,把获奖作品展示出来,并上送一至两份给学校。
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他们的爱绿护绿意识。不过,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每年的“植树节”活动,上级都没有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有点不解,老师要把这一节日解释清楚才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