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社会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两幅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这一观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过程与方法】
学习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教学难点】
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教学准备
动物社会行为的照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在洪水来临时,它们能将彼此的身体连接起来形成“蚁团”。位于外围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但一旦出现缺口,总有其他工蚁补上去。为什么工蚁为了保护蚁后和幼蚁而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思考。
【教师】不要求学生回答,接着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学生】自由作答。
【教师】课件展示:鸡的群体、羊的群体、牛的群体、猴的群体、狼的群体、企鹅的群体,
讲述:每个群体就是一个社会,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唤醒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教师】继续展示象群、蜂群、白蚁群的图片,请同学们给社会行为下个定义?
【学生】思考,可小组内交流,作答。
【教师】评价并修正,课件展示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蚂蚁等。请同学们对社会行为提出你的疑问?
【学生】思考提问。
【教师】板书写出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下定义,体验提出问题,为接下来解决问题唤醒学生的热情。
【教师】展示白蚁和狒狒群体生活的分工。
【学生】观察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描述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思考表达。
【教师】评价并课件展示修正。
【设计意图】训练归纳并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师】展示:许多动物结群生活,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危害植物的成群蝗虫、蜻蜓,蝴蝶,蝙蝠
B、养鸡场,饲养着成群的肉鸡和蛋鸡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
D、湖水中成群的游来游去的鱼儿、蝌蚪,青蛙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评,提醒学生,不要误认为群居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如饲养场里成群的鸡鸭鹅牛羊等动物虽然群居,但个体之间没有分工,彼此独立,不具社会行为。
【教师】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结合图片和学生讨论社会行为的意义。
【学生】观察、思考,将要点记录在本子上。
【教师】那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描述下群居的动物进行社会行为的意义呢。
【学生】思考表达。
【教师】修正学生的回答,给出正确的表述: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设计意图】训练归纳并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师】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如电话、传真、网络的QQ等),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群居生活的动物在群体中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组织学生探究。引导流程:蜜蜂的8字舞分析,得出结论:动物可通过动作传递信息;森林动物之间的影响方式,得出结论:动物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给出已有的科学结论,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你们推理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学生】回答。
【教师】你的推理可信吗?属于什么?要让别人信服,得如何做?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明确探究实验的流程,再逐一解决,才完成科学的探究实验。
【教师】课件展示:提出问题、结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后可能的结果,组织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组织学生合作完成P58讨论。
【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及对结果的分析。蚂蚁始终选择有气味的爬过的桥,结论依靠气味,也有可能依靠触角相互交流信息。这一行为的意义是依靠群体的力量可以搬运较大的食物。
【教师】评价并修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明确群体成员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群体成员间将无法取得联系,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会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也将受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归纳、准确描述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思想、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58的1-5题。
【学生】逐题思考回答
【教师】修正讲解,给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内化。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可让学生边讲教师边在板书写出,也可课件次递展示。
教学反思
八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是营群体生活有基本的认识,所以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热情很高,上课的关键是引导他们对群居生物共同特征的积极探索精神。多媒体展示录像、演示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创设问题情境,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化被动为主动,逐步实现拓展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方法,利用多谋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参与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的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