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个人兴趣与爱好中得以反映,它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材你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面,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涵义,能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2、理解基因多样性。
【教学难点】
理解基因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事例、收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师】复习:1.生物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哪七个等级?2.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远的分别是那个生物等级?3.双名法是谁创造的?命名规则是什么?4.哺乳动物、鱼、脊椎动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分别属于哪个生物等级?
【学生】回忆前节所学,回答。
【教师】标准提示:语言简练清晰,声音洪亮,抓住重点,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同学们注意到它们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叫生物多样性,当然在生态学上,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指多种多样的生物,那指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态学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面。
【设计意图】复习前科学知识,通过对简单问题的思考,交流,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出新要学习的目标。
【教师】生物的多样性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回答:多。
【教师】认可学生的回答,讲解: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层面就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展示目前已知的生物种类表,引导学生分析:1.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统计世界已知种数栏数据,并回答。
【教师】2、表中所列的是全部生物吗?除表上列举的生物类群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评价并修正学生的回答,讲述让学生知道:最大的生物类群细菌和真菌、病毒、藻类植物和无脊椎动物表中没有列出来,而它们包涵的物种数远远多于上面的统计。
【设计意图】运用统计学方法,学习归纳总结,建立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是丰富多样的认知。
【教师】3、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占世界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4、根据以上数字估计,我国生物资源的情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评价并修正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学生一起完成下面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的认知: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植物中位居世界第三的是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动物中位居世界前列的是鱼类、鸟类、哺乳类,相对较少的生物种类是爬行动物。
【设计意图】认同我国是被世界公认为生物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国家自豪感。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呢?
【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教师】不评价,展示不同生物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图片,讲述:决定它们性状的基因是不同的。一个物种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能不能做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层面?
【学生】回答:能。
【教师】板书二、基因的多样性。讲述,建立基因多样性的认知:生物的各种特征主要是由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控制的;“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一种生物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学生】整理记录。
【教师】课件展示1、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在中国找到了他们所需的野生大豆,并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一大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使美国从大豆进口国一跃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2、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来的杂交稻新品种,使中国的水稻产量大幅提高,每年增产的水稻足够三个澳大利亚国家的人口吃一年。
请同学们思考上述两个材料能说明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修正并评价学生的回答,归纳讲述上学生知道,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再好的科学家没有丰富的物种和基因资源也无法完成品种的选择和培育。理解基因多样性丧失的危害。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讲述生物多样性还包涵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和学生讨论其特点和作用。
【学生】观察思考学习,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之多,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知道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教师】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学生讨论这些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观察、思考、听讲学习。
【设计意图】了解地球上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师】请同学生回忆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构成这些生态系统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明白: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里一定含有基因多样性。板书三、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三北防护林早期采用的树种大多数是单一的杨树,饱受天牛星肆虐之苦:虫害严重地区树木被虫蛀的千疮百孔,树木大面积死亡。为什么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场容易发生严重的虫害呢?
【学生】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给出一个最佳回答。
【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明白: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就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下一节我们将继续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回应教材的开始,进一步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出后面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知识。
【设计意图】养成学习过程中小结整理的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题巩固】完成课件中1-5道练习题。
【课后任务】收集我国特有的、你最感兴趣的2种珍稀动植物的图文资料,带到下节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并为下节教学做准备。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材内容简单,教学时着重资料分析,让学生体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