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练习卷 这两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班级 姓名 4.少年周恩来立下了“ ”的志向,令人佩服。
一、联系上下文,根据拼音写词语。(12 分) 六、课内阅读。(14 分)
1.少年儿童应 xiōnɡ huái( )大志,为 zhèn xīnɡ( )中华而努力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
学习。 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
2.妈妈 yán sù( )而 yí huò( )地问:“这件事真的是你干的?” 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3.看着他手中的奖杯,我不禁暗自 chēnɡ zàn( ):“真不愧是我心目中 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的 yīnɡ xiónɡ( )!”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6分) 1.照样子,写词语。(4 分)
hái( ) nìnɡ( ) yāo( ) 左顾右盼(左×右×):
还 宁 要
huán( ) nínɡ( ) yào( ) 2.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4 分)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8分) (1)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精忠( )( ) ( )( )凛然 志存( )( )
秉公( )( ) ( )( )不阿 视死( )( ) (2)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1.总书记鼓舞当代青年,( ),脚踏实地,让青春无悔。
2.公安干警( ),拒收群众微信“红包”。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此时中国人会想些什么呢 (3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分)
1.没有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3 分)
2.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缩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七、课外阅读(15 分)
1.《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其中“ , 不屈的腿
”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寄希望于良将,渴望平定边患。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特的脚步声由远
2.醉卧沙场君莫笑, 而近,我循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个军人,上身穿褪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着绿军裤,
3.《夏日绝句》是 创作的。“ , ” 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双拐杖,依靠着他那仅存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
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里回荡。
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
歇会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粗气,听起来是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挥动
着双臂,用力地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根拐杖用
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准备俯身扶他□□不□我
自己能站起来的□他的话语中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
难地挪动着身子。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显得格外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
曲顽强的生命之歌。
1.给短文第 2自然段中“□”处加上标点。(3分)
2.读第 2、3自然段,完成练习。(10 分)
(1)回答声“听起来是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2)“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是指军人说话 ,反映出他
的精神。
(3)画“ ”的句子中“有节奏的触击声”指 ,“一
曲顽强的生命之歌”指 。
3.文章表面上是写军人的“腿”,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军人 、
的精神。(2分)
八、作文(30 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事。有快乐,有忧愁,有感动,有自豪……请你
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一个人(老师、家长、同学……)。注意书信格式。
(不少于 350 个字)
第七单元测试
一、1.胸怀 振兴 2.严肃 疑惑 3.称赞 英雄
四、报国 大义 高远 执法 刚正 如归
1.志存高远 2.秉公执法
五、1.没有延安精神,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2. 魏校长提出了问题。
六、1.唐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古来征战几人回 3.李清照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八、1.左思右想 左邻右舍 2.(1)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女人的亲人轧死了。 (2)但
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3.示例:中国太弱小了,要让中国强大起来。
4.因为周恩来觉得中华不振,中国人要想不被欺负,自己要自立自强。
九、1., 。“ ! !” 。
2.(1)回答声伴着粗气 (2)语气坚决 顽强不屈
(3)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 靠一条腿和一双拐杖锻炼自己
3.顽强不屈 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