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设 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咏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一则。 本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雪天,东晋赫赫有名的谢氏家族在无法外出之时,与子侄辈谈论诗文的雅趣。天上的雪忽然纷纷扬扬,下得越来越大,这使主讲者谢安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不易读通,读懂,特别是时隔境迁的词语,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我采取诵读跟复述故事结合,直至成诵。化文言为白话,易于理解字词,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2、难点: 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这种要求,设计上述目标和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朗读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雪”的谜面,让学生猜。
一夜北风猛,遍地大笼统,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多媒体展示雪景)
3、让学生猜猜古代诗礼簪缨之家下雪天可能干些什么事。(引出作者介绍。)
(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品析文中咏雪的比喻句做好了准备。)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节奏。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 朗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了解,文言文的阅读,强调诵读。诵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根据注释口头翻译,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
⑴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 ⑵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你还能说出一两个飞雪的好比喻吗?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 进行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四、检查讨论结果。
1、 不看书解释加点字。
俄而雪骤( ) 欣然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即公大兄无奕女(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2、 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4、读读背背课文。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进行记诵积累,培养语感。)
5、关于用“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设计此题意在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爱护学生想说敢说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兴趣和自信,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和总结。)
6、请学生说说搜集到的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句。
(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时代语文课程的新要求。) 五、请学生欣赏描写雪的佳句,体会这些诗句妙在哪里?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白居易)
(在鉴赏佳句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 六、指导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1、观察——感受——绘景。
2、观察图片“朝霞”,用心体会,抓住特点,用恰当的比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加以表达。
(设计此题,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观察的习惯,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联想、想象,加以准确生动的表达。)
板书设计
咏 雪 雪 撒盐空中------ 未 若------- 柳絮因风起 观 察———感 受———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