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教学目标:1.了ok9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想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读:语速,语调,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四、释题,背景
1.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译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
〖结构〗
一二句写景叙事,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暮春).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暮春的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漫天飞舞,漂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在杨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于作者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杨花”含有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人的心头凄清;“五溪”,本已是极偏远之地,而“龙标”却还在更荒远的远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緖叠加在作者心头,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愁,表达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后两句借景抒情。第三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月亮,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寄托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跟随到夜郎西。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有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情感。(让学生想象李白会让月亮捎去什么话)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赏析:这两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4、.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
5、〖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
6.诗人的形象: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模仿下面画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他又将彻夜难眠。
六、小结
教学反思:
写 景 叙 事
杨花:漂泊无定(友人的现状)
子规啼:离愁别恨(诗人的心情)
闻道:震惊,痛惜
过五溪:偏远,艰难
写景
作用:
1.点明时令
2.渲染气氛:凄楚,黯淡
3.烘托心情:悲痛,愁苦
叙事
悲痛,关切
抒 情
愁心:同情,牵挂,关切
明月:千里可共(客观事物人格化)
长风:迅疾轻柔
夜郎西:更加偏远之地
直:不停留-急切
抒情
关切、思念、安慰
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特色:(1)融情入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2)客观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强烈,更深沉。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铺 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