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荷叶·母亲》第1课时
科目 语文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了“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又因“荷叶掩盖起莲花”的触动而产生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赞美了无私的母爱。文章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层层铺垫、构思精巧。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品赏、行文思路、情感熏陶等方面训练的好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诗歌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女情,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体会女儿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领会层层铺垫的写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设计包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活动学习等环节,力求引导学生弄清各个场景之间的关系,从而领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要在语言品赏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冰心的《荷叶·母亲》,看她是如何写母爱的。 带着预习问题,听导语思考进入课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知学习 一、指导朗读播放情境课文荷叶·母亲。作听读指导:注意体会朗读时的语调及感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来朗读。二、组织讨论设计相关问题:1.作者围绕荷叶一共写了哪些事?展现了哪几幅画面? 出示随文赏图。总结写到的事情有:父亲的朋友送莲我和祖父赏莲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展现的画面有:凋谢的白莲盛开的红莲雨中的红莲2.题目是“荷叶·母亲”,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荷叶”和“母亲”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荷叶和母亲的相似点板书:荷叶 覆盖 红莲 母亲 荫蔽 我(比喻) 1.观看情境课文《荷叶·母亲 》。2.简要概括画面内容。3.找出画面之间的联系。4.朗读文章,体验文章的美。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2.引导感知画面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
品读欣赏 一、引导理清层次结构1.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文章从 写起,接着触景生情,回忆九年前 ;从第四段开始,重点写 的情景;由 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之情。2.找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最后一句话3.前面的这些笔墨起了什么作用?引导明确:层层铺垫。引导观看微课铺垫的作用。二、引导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1.“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引导理出情感脉络:“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深深地受了感动”2.“我”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看到雨中叶护红莲,体味到博大、无私、深厚的母爱,内心深受感动点明托物抒情的写法。 看微课,再分组讨论,积极交流。体会作者巧妙构思和写法,理解层层铺垫、巧设线索、托物抒情等写法。 引导领会本文精妙的构思;引导体会层层铺垫和托物抒情的写法。
活动学习 一、组织围绕展开活动参考荷叶母亲活动设计。主题:你的心事向谁诉说 分小组分工开展活动。 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布置作业 1.有选择布置检测练习:参考散文诗两首同步检测。2.课外活动安排: 查阅有关冰心资料,选读冰心作品。 按时完成练习。 1.检测练习2.走近冰心
板书设计 荷叶 覆盖 红莲层层铺垫 托物抒情母亲 荫蔽 我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