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2021-2022学年八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2021-2022学年八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19 21: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化学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Ca-40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警示语,众所周知且耳熟能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吸二手烟不会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必在意
B.烟草烟雾中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
C.在禁止吸烟场所设置禁止吸烟标志和举报投诉电话号码标识
D.公共场所不抽烟,与爱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一样,成为代表公民素质的一面镜子
2.下列实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加热液体
C.二氧化碳验满 D.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
3.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充氮气防止食品腐败 B.石墨导电实验
C.生成炭黑的实验D.活性炭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炭黑用于防毒面具 B.石墨用于电池电极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氮气用作化工原料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色五氧化二磷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有气泡冒出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黑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室内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0%时,就会使人中毒死亡
B.制糖工业中利用木炭来脱色制成白糖
C.家里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D.图书、档案着火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水吸收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B.酒精作燃料的反应: 氧化反应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硫酸铜溶液反应: 还原反应
D.工业制氧气: 分解反应
8.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B.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也是资源,应分类处理
C.油锅里的油着火,可以立即盖锅盖 D.为了安全,进入煤矿矿并内,应该先做灯火试验
9.新冠疫情传播变得更隐蔽,抗击疫情还要加强自身抵抗力,因此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缩合而成,甘氨酸是其中的一种,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是氧化物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 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
10.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3% B.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
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11.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 酒精温度计测量温度 分子体积受热变大
B 加油站严禁烟火 加油站内空气中含可燃性气体分子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D 石墨制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12.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尾气一般有含铅化合物,在车辆较多街道,家长不要把婴幼儿放在要儿车里带孩子
B.在通风橱完成硫的燃烧、燃烧条件探究实验,防止生成物危害实验人员身体健康
C.饮用水硬度太大容易得结石病,用活性炭净水器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D.疫情时期,教室内要注意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13.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案一 方案二
A 硬水和软水 尝味道 取样蒸干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取样,通氢气
D 酒精和水 问气味 取样,点燃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 大理石 水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铁粉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过滤
C H2O2 H2O 无 如入二氧化锰,过滤
D CO2 CO 足量的氧气 点燃
15.现有100g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89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A.20% B.25% C.50% D.75%
二、非选择题(16题-23题,共8小题,每空1分)
16.(5分)2022北京冬奥会有各种“黑科技”和新科技被应用。
(1)手持式火炬“飞扬”首次采用了氢气作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也因此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就是因为氢气无毒且①______________,不污染空气。但它燃烧是现出②_______________色火焰,自然环境下几乎无法用肉眼看到,科研人员研制出偏黄一点的颜色,将显色剂涂装在火炬上,燃烧时就能被肉眼所捕捉到了。
(2)火炬的内核是“氢芯”——氢气瓶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并用上了该碳纤维缠绕,如此大费周章还不是因为氢气①_____________,同时因为②_______________,作为燃料和化学电源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但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采用成为本次北京冬奥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氢能转化为③_______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17.(5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之间的战争让各国意识到了能源和粮食的重要性。
(1)目前油价涨的离游,燃油汽车所用燃料大多是汽油或柴油,它们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①________不同而分离得到的产品,发生的是②__________变化;
(2)今年,农民把即将成熟的春小麦作为青储饲料提前卖掉引起了煤体的极大关注,民以食为天!小麦等绿色植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光照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淀粉,储存在植物营养器官如麦粒中,这样就给我们制造营养物质,实现了②__________能转化为③_________能。
18.(4分)“宏观辨识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在A图的“反应前”和B图“反应后”中的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比较图A、B所示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分子种类①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分子个数②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填“一定”、“不一定”)。
(3)从上面A、B两幅图可知氢气既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由此可以得出关于燃烧的一个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请回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A点燃铁丝 B点燃氢气 C点燃镁带 D点燃一氧化碳
(1)这些燃烧可以从不同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类别,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等角度进行分类,现在请同学们按照生成物的状态的进行分类,应将实验①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两种反应归为一类,分类标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领跑世界,据悉: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可燃冰开采难度大,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学习和研究,小组同学明确了两个问题:①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②可燃冰形成的条件与____________、压强有关。
20.某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建、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①____________,仪器a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的作用是②_____________。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只可以是②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原因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使用的发生装置是①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②_______________。
21.(4分)己知A-F六种不同常见物质,其中A、B、E常温下为气体;C为生活中最常见液体,D、F为黑色固体,F中含有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
(2)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转化为B、C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22.(5分)实验小组同学将109.1g水加入到盛有22.3g碳酸钠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配制成了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己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
(3)样品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①_____________;取约1mL石蕊溶液于试管,向其中滴加B点时烧杯中溶液,现象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教材实验活动3“燃烧条件”探究。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质燃烧具体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如下:
【反思交流】(1)实验1中,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②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乒兵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得出的结论是③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该实验时,取厚度均匀的无锈薄铁片,他以铁片中心为圆点画一个圆,将大小相同的乒乓球碎片和纸片放在圆弧上(上图),这样做的目的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实验3中倒扣的烧杯改成实验4,你看到的现象是⑤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应用】我们学的衣服是有可燃性的,通过实验1可指导我们,万一处于火灾现场,条件允许,把衣服淋湿,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2)通过实验4可指导我们,跑离着火灾区城时,采取必要的自救指施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测试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 A C A B D A D B C A C D B D
二.非选择题(16题-23题,共8小题,每空1分)
16.(5分)(1)①燃烧产物是水 ②淡蓝 (2)①贮存困难 ②制取成本高 ③电
17.(5分)(1)①沸点②化学
(2)① (反应条件为光照和叶绿素) ②太阳 ③化学
18.(4分)(1)A图中补一个氢分子;B图中补两个氯化氢分子。
(2)①一定②不一定(3)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19.(4分)(1)①AC/BD
②生成物都是固体/反应物都是气体或燃烧时无火焰/燃烧时有火焰(合理即可)
(2)①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和温度没有达到可燃冰的着火点;② 温度
20.(7分)(1)①锥形瓶 ②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稀盐酸
(2)① ②B、C ③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①A ②D
21.(4分)(1) E.H2 F.Fe3O4 (2)
(3) 无色气体燃烧,产生明亮蓝色火焰,放热
22.(5分)(1) (2) 73/44= 7.3g/X (3) 106:117
(4) ①200g ②石蕊溶液由紫变红
23.(6分)①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 ②可燃物
③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 ④控制变量(让两种物质受热温度相同)
⑤蜡烛火焰由上到下依次熄灭
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