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01 09: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爱相关,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旨在让孩子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二、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及我校新课程模式的施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能力目标:
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含义,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确定这一点为本课的重点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操。
四、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7人,大都来自万宁各个乡镇及周边市县,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差生多优生少,因此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努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五、教法、学法
本校主要采用的是课改新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为了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 我将采用引导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展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分析(第三课时:挖掘拓展)
本节课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分别是:看谁记得多(7')→看我来展示(30')→达标检测、夯实基础(7')→作业超市(1')
(一)看谁记得多:7'
B类生
圣诞 愿意 炫耀 橱窗 轿车
愿意 懂得 羡慕 饶有兴趣
C 类生
给予 喜悦 宽裕 吃惊 神气
台阶 残疾 湿润 不由自主
爬板5‘,点评、纠错2'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词语的检测,B、C类生爬板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达到检测的目的。
(二)看我来展示:30'
内容: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2、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你有过因帮助别人或被他人帮助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而感到快乐
各小组抽签决定本组展示的题目1’→临阵练兵5’ →小组选派潜能生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点评24’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2、保罗是怎么真正理解“给予是快乐的”?
设计意图: 
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此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快乐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
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突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4、你有过因帮助别人或被他人帮助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说一说。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唤醒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说、写这两方面进行训练,从生活中进一步深刻地体悟“给予是快乐的”。
(三)达标检测、夯实基础:7'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问题:
(1)理解“湿润”这个词的意思。
(2)保罗对男孩的感情一开始是怎样的?(不理解)找到 两处保罗不理解男孩的地方,理解保罗的内心是怎样想的。
(3)与遇到男孩相比,保罗认为什么更快乐!
全做: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作业超市:1 '
小练笔:
你有过因帮助别人或被他人帮助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写一写。
设计意图:
作业的设计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说的内容转化为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使学生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转化为行动,实现情感的内化。
七、效果评价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展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注重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