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6.西门豹治邺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会认1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4、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读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懂得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原因和西门豹认真调查,分析原因的经过。第二课时:1、联系上下文,理解“麻烦、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义。
2、借助文本,多角度地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所在。
3、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一课时一、围绕人物,理清思路(8分钟)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自读课文:课文围绕人物,重点写了什么?(自读课文要到位,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3、理清思路:课文哪一部分写惩治恶人?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部分。二、创设情景,自读研究(12分钟)1、创情景:老师扮西门豹,你们就是我的谋士,咱们就要分头调查。2、定组名:讨论调查小组的名称。3、明要求:
(1)你们想调查什么?交流,提示。
(2)阅读课文第2-9自然段,讨论并填表。(3)小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
从题目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三、汇报交流,点拨展开(15分钟)1、帮助释疑:你们在调查和写报告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重点理解:“闹”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2、交流报告:(重点交流调查结果)四、小结提升,设悬延伸(5分钟)1、通过调查,你们有什么想法?
2、大家说,“我”下一步该怎么办?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确定专题。(4分钟) 1、引入: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妙为民除害)2、确定专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二、梳理内容,指导方法。(8分钟) 1、默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划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2、四人小组研究: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三、小组研究,教师指导。(5分钟)四、汇报交流,展示点拨。(18分钟)△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泊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1、 四人小组起立,小组长主持汇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 你们从哪里体会到的?(1)“不漂亮”: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2)“麻烦”:“麻烦”是什么意思?这里的“麻烦”与平常的意思一样吗?
(3)“河伯不会满意的”西门豹真的相信有河伯吗?
(4)“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说明巫婆已经淹死了。3、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1)救出新娘;
(2)惩治巫婆; 抓住难点进行讨论,有效地解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对课文的重点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3)破除迷信;
(4)教育百姓4、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5、迁移:像这样,西门豹巧妙的话还有很多。你们读懂了吗?“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官绅头子)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官绅)(1)逐句朗读,体会心情,为什么这样读?(随机理解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2)比较西门豹的两次语言,你发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A、“麻烦”到“请”,从有商量的口吻到命令的口气,重话轻说,轻话重说,巧妙之一。
B、从“催一催”到“催催”和“到”。“!”看出西门豹说话的语气越来越急,急话缓说,缓话急说,巧妙之二。)(3)表演朗读五、深化专题,体验情感(2分钟)交流激情: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什么呢?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抓住课文的重点,从语言出发 ,体会“巧妙”。
板书设 计 巧妙
救新娘 假话真说
投巫婆 直话曲说 将计就计
惩官绅头子 重话轻说 为民除害吓官绅 缓话急说
教后感 悟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