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09: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以《将相和》为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训练和讨论,在扩大阅读视域的方法上进行指导,了解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以便运用于以后的文字阅读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扩大视域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2.了解《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圈画“完璧归赵”关键词句,初步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形象。
3.初步学习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速视图片
同学们,咱们课前先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名字叫:考考你的眼力。
揭题,学习阅读提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谁来读读课题?生读,(预设:没读准,师引:这里的这个字应该读“相”,标上拼音)课题中三个字都是多音字,你把他们都读正确了。谁再来像他一样读一遍。那么,题目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呢?我们一读课文就知道了。
那么这个单元我们要来学习提高阅读的速度,怎来来提高阅读速度呢?在今天的课文题目下面就有一个阅读提示:
呈现:用尽可能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扩大视域,不要一个字一个词地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下所用的时间,完成课后练习。
预设一:生“用尽可能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呈现“快速默读”四字),那么怎么来快速默读呢?
预设二:生“尽量扩大视域,不要一个字一个词地读。”。(标红“尽量扩大视域,不要一个字一个词地读。”)。对,我们不能一个字、一个词地读,要扩大视域。那么你对什扩大视域怎么理解?可以怎么读?
师小结:快速默读这种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尝试扩大视域,一行一行,甚至几行一起看。
三、速读全文
1. 阅读提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快速默读的方法学习课文。请看阅读提示一:
(1)快速默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记在课后练习第一小题中。
(2)想一想:“将”指的是谁?“相”指的又是谁?
老师会在大屏幕上呈现时间,读完的同学到时抬头看看用了多少时间,并记录下来。
2.快速默读练习
3.交流阅读时间和方法
(1)刚才同学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读完了课文,指名回答:你读完课文用了多少时间?你刚才具体用什么方法来快读的?(1分半钟,每分钟1000多字;2分钟,每分钟800字;2分半钟每分600多字;3分钟,每分钟500多字。3分半钟,每分450多字;4分钟,每分400字;4分半钟,每分350字;5分钟,每分钟300多字。)
(2)指名第二位同学:有没有比他读得更快的?(你读得真快,你有什么快读的好方法向同学们介绍吗?)师评:你是一行一行看的,所以读得很快。
(3) 交流“将”是谁?“相”又是谁?板书:廉颇、蔺相如,廉字是广字头,蔺字比画比较多。我们一起来叫叫这两个名字。
4.再次快速默读。
(1)默读要求: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争取这一遍读得更快),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小标题概括。
(2)概括内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谁能用小标题概括。板书后引:你们和编者想到一快儿去了(出示课文图片)。
(3)梳理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板书,适时梳理在哪几自然段)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小标题
说话练习: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故事是有联系的?因为什么廉颇和蔺相如不和?又因为什么他们和好了?(同桌间可以先说一说)
四、文章片段速读
1. 过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就用前面学到的扩大视域的方法,可以一行行看,或是几行几行看。先给大家看这个故事的开头,来考考你的眼力,就给你看一眼,看你一眼能看到多少内容?
快读句子: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2. 学生交流看到内容。“谁来说说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小结:快速默读时一句一句看是一种方法,一行一行看也是一种方法,还可以想一想扫过的文字是什么意思,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词句。
五、研读感悟人物形象
研读“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形象。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请看学习提示二:用刚才学到的快速默读的方法,默读2~10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画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写一写批注。
表扬快速阅读的孩子。
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停下来。刚才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了“完璧归赵”,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联系画出的句子,圈出的关键词说说体会。
句一: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学生谈感受,师引:你批注了什么?老师给你一个建议,我们写批注时可以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你里的批注,你会怎么提炼?
学生说批注,师引:为什么写这个批注?
句二: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你圈出了哪个关键词?说说的感受?谁来补充?
请你带上感受读读句子。
你抓住了“上前一步”这个关键词感受了蔺相如的机智,接着我们再来交流其它的句子。
句三: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学生说感受,师引读。说得好就请带上感受读读句子。谁还有补充?这段话中,你还批注了哪个词?谈谈你的体会?
你们觉得他够理直气壮了吗?谁再来读一读。(两人读师范读)
那么你们猜一猜:蔺相如是真的想撞还是假的想撞?师引:如果秦王真的逼他,他会不会撞?学生自由说观点。
师适时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撞还是不撞,都体现了蔺相如的胆识,总之他把赵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谁再来读读句子,读出蔺相如的这份胆识与爱国。
句四: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1)学生说感受,师引读。说得好就请带上感受读读句子。谁还有补充?这段话中,你还批注了哪个词?谈谈你的体会?
(2)为什么蔺相如能做到大大方方?(预设: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手里没有璧,为何还能“大大方方”?把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句子中的关键词,批注了感受。(呈现气泡图),师引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总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快速默读的方法,而且还用快速默读的方法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感受了蔺相如(相机小结)的人物形象。下节课,我们还会用同样的快读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个小故事。
【教学板书】
6 将相和
廉颇 完璧归赵
蔺相如 勇敢机智 渑池之会
才思敏捷 负荆请罪
不畏强暴
察言观色
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