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实录
作者:徐道生 王 凯
[实录展播]
师:同学们,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画廊”的美称,它的风光究竟有多美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三峡风光图片去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同学们,三峡风光令人陶醉,大家是否也想去游览一下长江三峡呢?
生:想!
师:那么,走,到三峡去!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三峡之旅吧!
(屏幕显示课题及作者)
师:这次旅行,我们的旅行背包里不带饼干、矿泉水,老师提议里面装以下东西:
(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有!
师:充足的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向三峡出发吧。
(屏幕显示:过把读书瘾)
师:旅途中我们不能闲着。请看,这是郦道元老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一篇美文(屏幕显示课文),这么美的文章老师也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生:好的!
师:在我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生字词,并听清楚老师是怎么读的。
(配乐范读)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
生1:曦、阙、嶂。
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为什么重要?
生1:这些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是的,那么大家动手把这几个字写一下。
生2:还有:溯、漱、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
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师:刚才老师已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同学们认为读得好的,就试着学一学,读得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一遍,好吗?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接下来,我们还想在琅琅读书声中再次感受三峡美景,同学们最想听谁读?
生:赵一丹
(赵一丹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评价一下赵一丹同学的朗读?
生3:很有感情,没有读错字,只是最后一段读得稍微有点快了,语速应稍缓一点儿。
师:你评点很到位。大家觉得读书的瘾过足了没有?
生:还没有。
师:没有?那好,咱们还来读。男孩子像山一般伟岸,那么就读第一段;女孩子像水一样灵动,就读第二段;最后咱们全班齐读如何?同学们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语调应有所变化。(全班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三峡,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现在请郦老先生做导游,让我们这些小游客听听他的介绍。可是老先生满口“之乎者也”,要理解他的话,我们有哪些办法呢?
生: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还有可以问同学、老师。
生:我们老师以前还讲过译文五法“留、替、调、补、删”。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理解,有不明白的地方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会的同桌之间可以商议讨论,待会儿也可提出来共同解决。
(学生自由译读课文)
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知道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帮一下?
生: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挡住了。
师:这样理解很正确。还有吗?
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乘奔御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这次谁来帮?
生:可能是“骑着快马驾着风”的意思吧。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意思的?
生:是和同桌一起看注释查工具书弄懂的。
师:非常好!你们得出的结论也很正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了?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句子不明白:“夏水襄陵”。
师:注意,这里的“襄”是“漫上”的意思,“陵”是小山包的意思,你想一下全句该怎么理解?
生:我明白了,是:夏天的江水漫上了小山包,或者说把小山包淹没了。
师:对呀!你动脑筋了。还有吗?没有了。看来词语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那如果给你一个句子,你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来吗?老师找了自认为有点难度的几个句子,谁来试试?可以抢答。
(投影):
绝谳多生怪柏。
生: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师:大家译得非常好,好的诗文不应该一字不漏的直译,因为美需要的是呈现而不是肢解。
师:听了郦道元老先生的介绍,真让我们小游客大饱眼福。旅行回去,我们也要向亲朋好友介绍一番才不虚此行啊!下面就让我们也过把导游瘾,人人都是小导游,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述,限时3分钟,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三峡导游词。看哪一组的导游词既能准确地反映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又能打动人。(屏幕显示:过把导游瘾)
(学生小组合作写解说词)
师:好,请大家停下来。哪位导游先来介绍?
生:我先来!朋友,请随我到三峡看山吧!三峡的山真大啊,如巨龙蜿蜓于巴山蜀水荆楚大地,连绵起伏七百里;三峡的山真高啊,高得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就连想看太阳和月亮也要等到正午和半夜时分。看过大海的人,再大的江河也不放在眼里,而看过三峡的山,你说,还有哪里的山值得看呢?朋友,来吧,三峡的山欢迎你!
师:你的解说真棒!三峡山的特点被你介绍得淋漓尽致。那么谁来解说三峡的水?
生:我来说夏天三峡的水吧:你想体验“乘奔御风”的感觉吗?那么,请在夏季到三峡来吧!传说,古时候遇到皇帝要传达紧急的命令,那“千二百里”的路程也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啊!你若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只见江水滚滚东去,风声呼呼作响,真有种如侠如仙的感觉呢!
师:同桌的你,你来说一说他刚才解说得如何?
生:非常美!他还能紧扣课文内容来解说,很好!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郦道元笔下的解说词,相信大家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想一下,这一段应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赞叹的语气。读的时候语速要快一些,声音要大一些。
师:那好,我们现在来齐读一遍,要读出江水奔腾浩荡的气势。
(全班齐读)
师:那谁来解说春冬之时的三峡风光?
生:春冬季节,三峡风光更是美不胜收。这里潭水碧绿,清波回旋,面对如此明净可爱的水,连那高高山崖上的奇松怪柏也忍不住要照个影儿呢!山间悬泉瀑布,飞流而下,真有点“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呀!水清树荣,山高草盛。不论是春天还是冬季,三峡真有着无限的乐趣啊!(掌声)
师:你的解说同样精彩。但有一点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文中的“清荣峻茂”,刚才解说时是照书下注释来的,好像与本段解说的风格不太协调。不如这样来说“水清清、草茸茸、树碧绿、山峻峭”,怎么样?
生:很好!
师:老师想问大家,如果读文中这一段我们的语调应样处理才合适?
生:轻松、平缓。
师:大家说这一段适合男生读,还是适合女生读?
生:女生。
师:是的,女生如水之灵动,读这一段可能更合适。来,我们的超级女声来读。
(女生齐读)
师:还剩下三峡的秋景有待解说,哪位导游来?
生:听我的:朋友,请随我来看秋之三峡吧!在秋天,三峡以一种别样的风情呈现在我们面前。她像一位幽怨的女子,那寒林肃涧是她肃然的面容,那哀响不绝凄异的猿啼,是她满腹心事的诉说。但正是这种凄迷,赋予了她别具一格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探寻她的秘密。你想一睹她的风采吗?你想听听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吗?那么别迟疑,请跟我来吧!(热烈的掌声)
师:今天我们的小导游当得真好,台下老师们的掌声是对我们的肯定。通过写解说词,大家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能不能试着背一背呢?
生:能!
师:好吧,下面我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背一背。时间两分钟。
师:哪位同学来试背一下?
生:我来背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不以疾也。”
生:我来背最后一段:“每至晴初霜旦……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在写解说词的过程中,你觉得写景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一定要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师:针对本文来说抓住了景物哪些特征?
生:写山抓住“连”和“高”的特点,写水,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景物来写。
师: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写景时用词一定要简练。如“素湍绿潭、清荣峻茂”几个词就把景物特点表现了出来。
生:写景时还要融入自已的感情。
师:你觉得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师:是啊,郦道元以地理学家的目光去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去感受自然,正如古人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师:古人云“学则须疑,于有疑处而不疑,不曾学”。也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接下来让我们过把探索瘾。
(屏幕展示:过把探索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自己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有疑问的提出来,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写在纸条上递给老师,一会儿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质疑、讨论)
师:限于时间关系,一些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哪些同学愿意带着问题到课下广泛查寻资料,继续作深入的探讨研究?
在这里老师推荐一些网站地址:(投影)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www./gofad
三峡文化图书目录:www.ctgu./wxy/mil.htm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
生:“爽!”
师: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
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