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搭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01 16: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搭石
设计理念
《搭石》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只有品析式的教学风格才能与文本和谐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指导学生落脚在一个“品”字,而要收获在对平凡美的体悟与认同上。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处理。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老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给足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选择的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合作伙伴去大胆地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 尊重学生认知,关注个性体验,引导学生思维 ,创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尝试、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老师把学生始终放在“美”的课堂节律和氛围中。情境、内容给人文字美、思想美,传媒给人景色美、变幻美,板书给人画面美、形象美,书声给人音韵美、评价给人情感美,课堂给人结构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终达到知与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直观感知美。
1、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都见过很多桥,也知道桥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 你们想了解吗
2、通过预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能来说说什么是搭石?(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美。
1、齐读课文。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3、“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学生做做动作。
4、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方便)
5、所以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6、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
7、从哪些词语中让你感受到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呢?
“平整方正”“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点击课件,出现着重号)
8、精心的挑选和细心的摆放,正是乡亲们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写照。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细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9、师小结: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板书:善良),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的,那里的搭石处处是美,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去找找这样的美吧!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找美
1、生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美,把它勾画下来。
2、两人交流,你可以读一读课文中的美句,画一画文中的美景,感受看得见的美;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悟,体会看不见的美。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
四、品读句段,深入欣赏美。
读了2—4段,相信一幅幅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美。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一)学习第2自然段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别人着想)
2、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为什么他还要“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呢?生各抒己见。
3、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4、小结:通过老人的动作,我们感受到他那美好的心灵,在我们眼前仿佛呈现了一幅关心别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景。搭石连同这善良的老人构成了搭石的一道风景。
(二)学习第3自然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个语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2、其实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谁能读出诗的韵律(出示诗歌)。指明生读。
3、小结:因为走搭石的人,不抢路,不突然止步,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才有了这一幕幕和谐、富有诗意的画面。(板书:和谐)正是有了人的活动,普普通通的搭石才美了起来。因为和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什么?(板书:谦让)
2、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伏”是什么意思?(弯)是怎样的弯呢?(身子成90度)请学生做做动作。
4、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老)
5、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6、到了对岸,年轻人需要老人道谢吗?为什么?(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7、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8、如果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生齐读“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指课件文字)——生接:“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接:“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10、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所以,“上了点年岁的老人,……”(学生一起读)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11、总结:是啊,正是乡亲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让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道自然、朴实、生动的风景!风景中的人——村民们在秋凉以后,会根据——(生接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生接读)
人们走搭石时,不抢路,不突然止步,动作是那么——(生接读)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生接读)
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生接读)
五、升华感情,心灵发现美。
1、读到这,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3、总结:正是因为有了这时时、事事、处处的美,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透过风景我们看到到了人们的风貌,感受到了家乡淳朴的民风。
4、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5、升华情感;美是一把挡雨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课外传递美。
请把你发现的平凡美用优美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把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美在心中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