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05:5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柳诒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关于孔子
论语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何伤乎:伤何乎,宾语前置。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一、从一副对联说起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夫子笑颜回
古人的名与字
1、“幼名,冠字。” ——《礼记·檀弓上》
2、“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孔颖达《疏》
3、“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仪礼·士冠礼》
本文中人物的名与字
孔 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子 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冉 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 皙:姓曾名点,字皙。
四个弟子名与字的关系
仲由,字子路。由就是路的意思。
曾点,字皙。点为黑色,皙为白色,意思相反。
冉求,字子有。去求了,才会有。
公西赤,字子华。赤色,看起来华。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记叙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第一部分:老师问志。
弟子们的志向各自是什么?体现了他们各自什么性格?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子路之志:军事强国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冉有之志:经济富民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之志:外交治帮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之志:沂水春风图
第二部分:学生言志。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第三部分:老师评志。
完成表格
人物 述志 性格 描写方法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经济富民
外交治帮
军事强国
沂水春风图
轻率、自信、自负
谦虚,说话有分寸
谦虚有礼、娴于辞令
淡泊、从容、洒脱、稳健
神态、语言
语言
语言
神态、动作、语文
孔子对这些弟子言说的志向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与点” ?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哂之
叹之
惜之
与之
孔子态度
人物
孔子评志
孔子评志
其言不让
唯求则非邦也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吾与点也
赞成他的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看得出来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得到孔子的赞扬
探究一: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
这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
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
探究二:为什么“孔子喟然与点”?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
探究课文
解析儒家之志
(一)三子之撰
子路:侧重强国
冉有:侧重富民
公西赤:侧重以礼治邦
求仕
(二)曾皙之志
独善其身
盛世愿景
礼乐仪式
求乐
具体探究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读这一章,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探究课文
1.教学民主
侍坐 呻之 鼓瑟
2.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耐心解惑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拓展延伸
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
拓展延伸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
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
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
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