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搭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8-01 16: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七册21课《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篇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21搭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方法: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研读探究,发掘心灵的“美”。默读 ,写出感受。小组交流,解疑,谈感受,指导朗读。升华主题,拓展迁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生字词,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俗语 懒惰 理所当然……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 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第二自然段写老人及时调整搭石。第三自然段写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第四自然段写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问题。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词。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谁来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指导读准字音。你上节课学得非常认真!表扬。请大家自己读一遍!
二发掘课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1(幻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轻声读一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产生什么疑问呢?
2翻开课文103页,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
3汇报!这道风景美吗?你从哪里知道?出示“每当上工……” 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联系上下文)(课件)
4家乡的这一道风景这么独特,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得不错!有谁比他读得更好的? (放录音)打擂台,指名两人,老师向你发出挑战。能象老师那样读吗?想读得都站起来。
5多美啊!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呢? 出示“家乡有一句……”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出示“搭石,原本就是……”导读。老师说前面的,你们接下去。准备开始!真不错!自己大声地读一遍。
6小结:乡亲们相亲相爱,一心为他人着想,所以过搭石的时候动作协调有序。
三研读探究,发掘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同学们,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课文还有许多地方也使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先读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最后解决弄不懂的问题?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分小组合作学习。 好,各组开始。
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品读。
汇报。读段落。
放课件,读中感悟,读出感受。
小结。
(一)谁来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为什么喜欢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这时,老人心里会怎样想?对!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他的心灵很美。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也站起来一起读!老师也感受到这种心灵的美,想和大家来分享这种美。范读!抓住“无论 一定 直到”(加大红点)还想读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一起读也可以。
小结:不错!能读出自己的体会来。乡亲们关心他人、热爱生活,连老人也一心为他人着想,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
(二)还有你喜欢的句子吗?为什么?(第四自然段)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汇报。
2写几件事?(2件)男女比赛读书。
3理所当然(变红色)同学们把这个词读一次。能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吗?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对了,礼让、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4结:通过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我们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升华情感。
1 开火车读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火车哪里开?这时,你想对乡亲们说什么?
总结: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齐读课文2至4自然段!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寻找生活中的美。请你也说说你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的“美”。(关心他人、帮助别人、关心集体、自强不息)
六拓展迁移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找一找《一个承诺》这本书,也拿来读一读。
七作业:
1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学分享。

板书
21搭石
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美
尊老爱老
教学反思:
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教学时我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我在教学中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我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本文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这一点正是学生不容易做到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