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陈 情 表
李 密
今日作业:1.翻译《陈情表》第一段
2.《晚练》162页
请大家参考注解标注难读字词的读音
请大家跟着视频诵读一遍课文
一、解“表”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章者,明也。《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表者,标也。《礼》有《表记》,谓德见于仪;其在器式,揆景曰表。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 《文心雕龙 · 章表》
“章”用于谢恩,“奏”用于揭发检举,“表”用于陈述请求,“议”用于提出不同的议论。所谓“章”,就是明。《诗经》中说,银河“为章于天”,意为文采明显。对于有文采的事物来说,红白交错就是“章”。所谓“表”,就是表明。《礼记》中的《表记》,就是君子的品德外现于仪表的意思。对于用作标志之物来说,测量日影的器具就叫“表”。“章”、“表”的名称,就取之于这种意义。
诸葛亮《出师表》
庾亮的《让中书令表》
羊祜的《让开府表》
韩愈《论佛骨表》
李密《陈情表》
二、陈情所为?
李密“以孝谨闻”,《晋书·孝友传》将他列为首位,除此,他还很有才华,长于《左传》。曾任蜀汉的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等职,因口才出众,多次出使吴国。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此《表》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
找出文中直接表达写此《表》原因的句子。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三、所陈何情
读《出师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 ——宋 · 赵与时《宾退录》
陈孝情表?
陈···情表?
问题:请大家研读文本,理一理所陈之情
到底有哪些?
《陈情表》第二课时
今日作业: 1、 翻译第二段
2、《晚练》163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夙:早,早(年)。夙兴夜寐
见背:婉辞,指长辈去世。“见”表被动或对我如何。见谅、见笑、
见教。
至于:古今异义,直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婴:缠绕,困扰。“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报任安书》)
蓐:草垫子。 被褥、 繁文缛(繁密的彩饰)节、 溽(湿)暑、
媷(懈怠)、薅hāo羊毛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叙自己不幸身世,陈报恩祖母之情。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察孝廉 举秀才 拜郎中 除洗马
征辟、察举制是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 后被科举制所取代。
征辟: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入京做官。
察举主要有孝廉( 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秀才(才能秀异 )、明经、贤良方正。
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州岁举秀才一人。 孝廉,满20万人的郡每年举一人,不满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的三年举一人。
郎中: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
《陈情表》第三课时
今日作业:1.翻译3、4两段
2.晚练164页
明日早读:抓紧背诵《陈情表》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猥:谦辞。(我)··· 微贱:均指地位低微,此处用作名词。卑贱,人微言轻
上报:向上报答,即报答君王。
急于星火:“于”,比。 星火,指流星,喻急迫、快速。
奔驰:车、马等很快地奔跑。此处指快速赶路(就职)。
日笃:日,名词作状语。笃,严重。
告诉不许:告诉,告知、申诉。 不许,古今异义,不答应。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指赴命为官,退指顺私情养祖母)
叙为官经历及朝廷多次征召,陈自己进退两难之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伏惟:固定词语,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表示尊敬之辞。(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不矜名节:矜,夸耀,推崇。自矜攻伐 第4段“矜愍愚诚”“怜惜、怜悯”
至微至陋:微,地位卑微。陋:见识短浅。 孤陋寡闻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区区:形容少,此处指自己的一点私情私心。
废远: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祖母)。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再叙命途多舛、仕途坎坷,再陈急迫报恩祖母之情。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叙两难处境、辛苦人生,陈乞求怜悯并愿日后报主隆恩之情。
4段所陈之情主要有:
①报恩祖母
②进退两难
③急迫报恩祖母
④乞求怜悯,日后报主隆恩
《陈情表》第四课时
今日作业:完成《作业本》上该课内容
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若徒随人道好,何以读为!
——清代学者 余诚历
细玩其旨之一:李密还有什么隐情?
1.一再强调自己因要侍奉祖母而无法赴任,忠与孝难两全。
2.曾经“少仕伪朝”,“今臣亡国贱俘”,前朝旧臣与当朝
新君。
3. “以孝谨闻”的李密可能还有什么顾虑?
4.晋武帝司马炎,开国皇帝,司马昭长子,265年司马炎逼迫
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定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
元泰始。(本文写于267年)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仅仅是臣子谦卑的话吗?
细玩其旨之二:如何切中武帝要害,志在必得?
据记载,《陈情表》呈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武帝处境1
蜀汉(221—263)
东吴(222—280)
西晋(265—316)
267年晋武帝司马炎征召李密
(晋立3年,蜀亡5年,吴未灭)
武帝处境2
咸熙二年五月,立为晋王太子。八月辛卯,文帝崩,太子嗣相国、晋王位…九月戊午,以魏司徒何曾为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皆开府。十一月,初置四护军,以统城外诸军。乙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于是天子知历数有在,乃使太保郑冲奉策曰:「……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帝初以礼让,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固请,乃从之。
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设坛于南郊,百僚在位及匈奴南单于四夷会者数万人,柴燎告类于上帝曰……于是大赦,改元。 【晋书 】
武帝处境3
武帝诏曰:“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
鲁迅:“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汉献帝刘协禅让魏文帝曹丕;陈留王曹奂禅让晋武帝司马炎。历史上有12次禅让 。 )
武帝处境4
“【蜀汉名臣谯周】周三子,熙、贤、同。少子同颇好周业,亦以忠笃质素为行,举孝廉,除锡令、东宫洗马,召不就。” ——《三国志》
文立(蜀尚书郎,晋济阴太守):“故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虽仕郡国,或有不才,同之齐民,为剧;又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各宜量才叙用,以慰巴、蜀之心,倾吴人之望。” ——《华阳国志》
拓展研习:君臣相处的第三条路
1、尽忠弃孝(自古忠孝难两全)
2、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的智慧)
3、“不忠不孝”,自我毁灭
迁辽西太守……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谓乡人曰:“食俸而避难,非忠也,杀母而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后汉书 · 赵苞传》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权贵畏惧他的刚正,故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