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学案
知识点 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分割法:用分割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将原图分割成几个规则的平面图形,求出这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后,把各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原图的面积。 添补法:用添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考虑到补上的是什么图形,补上后整个组合图形变成了什么形状,然后用整体的面积减去补上图形的面积,便可得到原组合图形的面积。
重点 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突破思路 通过认真分析组合图形的特点,了解组合图形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运用“割”或“补”的方法,分块计算。
难点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突破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割”或“补”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
案例 原题 用多种方法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解析 解:分割法: 方法一:45×30+15×(60-45)÷2+(30-15)÷2=1575(cm2) 方法二:(45+60)×15÷2+(45+60)×(30-15)÷2=1575(cm2) 添补法:60×30-30×(60-45)÷2=1575(cm2)
点拔 本图可运用分割法把原图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也可以分割成两个梯形。也可以用添补法把原图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原图的面积。 采用分割法求面积时,如果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三角形的底的长度是30厘米边的一半;如果分成两个梯形,梯形的高均为15厘米。采用添补法求面积时,添上的三角形的高等于60厘米与45厘米的差。抓住这些关键的数据,计算时才不容易出错。
归纳 用分割法分割图形时,要与已知条件结合,合理地分割组合图形,把分割后的简单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用添补法求面积,采用图外添补求差法,即用补后的图形面积减去添补图形面积。
课后答案 【教材第89页“练一练”】 1.(1)略 (2)80×60-60×20÷2=4200(cm2 ) 2.略 3.20×26-4×4=456(cm2 ) 4.(1) (2×0.9-0.4×0.3)×30=50.4(m2 ) (2) 50.4×5=252(元) 5.4×4=16(cm2 )
作 业 这个图形是由 组成的。 2. 这个图形是由 组成的。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cm) 三、在一块梯形水田中间有一条宽为0.8m,长为50m的水渠。(平面图如下) 1.这块水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水田可产水稻1.2千克,这块水田能产多少千克水稻?
存在问 题摘要 (1). ; (2). ; (3). 。
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组合图形已有一定了解。同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常用的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掌握得很牢。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顾常用的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一是为引入组合图形做好准备,二是为后面的分割或添加图形打下基础。在教学分割或添加图形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遇到困难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把大量时间用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练习时间不够充分。同时,学生还不能充分认识转化的思想,在练习中,出现很多错误的分割方法,有的学生分割后的图形,还是自己不会求面积的图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指导学生对转化思想的认识。
课外资料 失踪的正方形 同学们一定看过刘谦表演的魔术,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表演一个数学小魔术。在一张正方形纸板上,按图1画上7x7=49个小正方形,然后沿图示直线剪切成5个小块。当你按照图2将这5小块纸板重新拼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中间居然现了一个洞,图1的正方形是由4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2中却只有48个小正方形。哪一个小正方形没有了?它到哪儿去了? 魔术揭秘: 原来5个小块图形中最大的两块2和3对换了一下位置以后,被那条对角线切开的每个小正方形都变得高比宽大了一点点。这就意味着这个大正方形已经不再是严格的正方形,它的高增加了,从而使得面积增加了,所增加的面积恰好等于这个方洞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