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2: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老王》
教材分析
《老王》是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就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是这个世界的主体,他们身上闪现的优秀品格,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本课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的朴素的爱和单纯的善,从而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学会去关注身边的人。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的过程,对社会的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的程度,如何正确面对社会中的人,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是学习本课重要的知识面。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进行本课教学中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和更新发展。”
因此,我先由身边的普通人入手,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再通过由“事”到“人”再到“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到作者和文章的情感。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老王的“善”与“苦”两个方面,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像作者一样对不幸者、卑微者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
课堂预设: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情特点,我做了以下的课堂预设:1、在整体感知环节中,让学生细读文章之后,能对文章中他印象深刻的一些句子,能有最粗浅的认识。2、在文本研读“幸与不幸”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能够把握到哪些是“幸运的人”,哪些是“不幸的”。3、悟愧作环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经典的课堂情景剧呈现,深刻地感受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一画面,深深体会到老王身处困境,却仍然对作者一家给予的关怀和帮助的善良。4通过补充对白环节,让学生把文章中留白的地方能够补充出来,对文章有自己的一些感知和认识。5、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让杨绛的人性光辉照亮我们,成为我们前进的灯火,同时让我们怀着关爱去点亮他人前行的路。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体会用善良体察善良,了解在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下层人高尚的思想情操,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愧怍”的真正含义。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质疑解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析文段,赏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资料,发现杨绛先生的人性之美。
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讲义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质疑法、点拨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一群无名的人,他们无声地行走在城市的角落,卑微如城市的微尘,他们或与你擦肩而过,或与你有目光的交汇,或许他们衣服布满油渍,或许他们狼狈不堪,……但是无论何种处境,我们尽量给予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因为他们也许是雨天递给你一把伞的她,也许是夜间打开车灯为你照亮小巷的他……作家杨绛笔下就有这样一位小人物,他的善举带给杨绛一家无限温暖。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并思考:杨绛先生的散文被称为“杨式太极拳”,她的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并且鲜有华丽的语言,“老王”的形象就隐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哪些句子你印象最深刻,我们来共同分享。
三、文本研读
(一)行走在不同的人生轨迹
1、找出文章主旨句。
句中幸运者和不幸者分别指谁。
2、默读1-4段。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用“我从____________句子中可以看出,老王___________在方面的不幸。”的句式形容老王的生活状况。教师投影板书加以总结。
预设:
老王:无单位、无健康身体、无亲人、无家。生活凄苦。
3、阅读背景资料
幸运者——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和译著《唐吉珂德》,长篇小说《洗澡》。
幸运者——钱钟书:字默存,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之一,堪与茅盾《子夜》媲美的长篇小说《围城》。
【设计意图】目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熟悉文章内容,初步认识老王和杨绛,为下面的探讨打基础。
(二)善良的灵魂相遇、相通、相扶
假若你们是老王与作者的邻居,我们来八卦一下家长里短。1、2、3组为老王家邻居,你们看到、听到,知道些什么,完成第一小题;4、5、6组为作者杨绛家邻居,完成第二小题。
1、作者为老王做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
1)、照顾生意 2)、给吃鱼甘油 3)、关心他的住房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
2、老王为“我”做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 老王为作者一家送冰,收费减半,冰大一倍。
预设:
1、送冰2、自愿车费减半 3、所送冰比前任大一倍 4、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5、临终前一夜送鸡蛋和香油
3、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两家人,为什么感情如此深?
预设:
从文中找原句两家由于特殊社会原因都有了类似的遭遇,生活的磨难使他们相濡以沫,相互牵挂。老王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性的善良。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的生活处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落千丈。周围的人对他们避而远之,但唯有被贫穷包围、被疾病困扰、被孤独折磨的老王,一如既往的给他们一家带来了诸多的关怀和帮助,助他们度过了难关,是淳朴的老王让杨绛感到了人性的温暖。
【设计意图】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启发学生思考“小人物”的善。
(三)逝者已矣,生者永愧
1、 经典再现与赏析
①情景剧表演————老王送鸡蛋和香油
②朗读课文,体会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的目的。
赏析:第8段对老王的描写,老王给你什么印象?请对其中的词语进行品析。
投影: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非常精妙?找出来,并对其进行赏析)
预设:
1、这里面把老王形容成直直的,僵硬地镶嵌在门框里,是拟物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病重,已到病入膏肓的程度。
2、肖像描写,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脱形。(比喻手法。其作用是该句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以及不经打的特点,形象而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的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3、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明确:这些动作神态描写,都突出了老王行动的艰难,在身体如此虚弱的情况下给“我”家带来香油和鸡蛋,可见其真情,真是催人泪下。
③鸡蛋和香油值钱吗?老王为什么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送给作者一家如此一份厚礼(鸡蛋和香油)?作者在他心目中处于什么地位?
④作者谢了老王的香油、大鸡蛋,拿什么给老王作为回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感情的聚焦点,品味细节描写,感受作者与老王的善。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关心、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心。2、走进老王、作者的心灵
补充对白:(需要3组同学进行展示)
①老王:我要的不是钱,而是________。
②杨绛:我愧怍的是________。
(思考“钱”作为老王的回报是否最合适,思考老王真正需要什么、作者愧怍什么。)
【设计意图】领会本文的主旨:以善良的心去对待不幸者,以坚强的心面对自己的不幸。
发现杨绛的人性之美
1、结合背景,理解杨绛的人性之美。
作者真的是一位幸运者吗?
老师展示资料,请同学们阅读。杨绛比老王幸运在哪?
投影:在文革中杨绛受尽折磨: 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即头发剃一边留一边,成为魔鬼似的半边发。单位不发工资给杨绛,她难以维持生活。
杨绛被罚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如戴“高帽子”,挂“黑牌子” 被迫参加群众活动。 文革中,杨绛被下放到 “五七干校”。那里是一个穷乡僻壤,烧砖建房、打井引水,也是足够让杨绛难受,没多久杨绛就被累病了。
2、发现杨绛的人性之美。
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越是被压迫,越是懂感恩。 越是被伤害,越是懂悲悯。 爱的越多,愧疚也就越多。
3、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了解或接触像杨绛那样虽自己有不幸,但仍播撒爱心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关注身边的人,以健康的心态善待不幸者。
(五)倾诉心声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我们的心是沉重的,也是欣喜的,大家能说一说吗?
预设:
杨绛先生亲历了特殊岁月里的起起伏伏,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我们分明看见她在真诚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她是如此的温暖动人,她的人性的光辉,将照亮我们,成为引导我们前进的灯火。让我们怀着关爱去点亮他人前行的路吧!
【设计意图】既小结了本文,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1、请你以老王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改写8-16段。
最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吃药也不管用,我想我的日子快走到头了。这几天,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像似的,变换着一个个人影,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还在,有的早走了,好像一辈子就这么几天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最后,我想起了钱先生和他的太太.他们是好人,可这个世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感情的聚焦点,大胆运用描写,设想作者与老王的善。
2、完成下面评价表,发现自己优点及不足,再接再厉。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满分 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10分
积极 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10分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10分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0分
思维条理 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25分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25分
总计
努力方向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