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2: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默读的阅读方法。
2.训练通过关注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训练通过关注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关键语句,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注题目,产生阅读期待
(一)回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看到题目,做了什么?
预设:
1.思考题目中的词语表示什么。
2.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用这种方法对本课的题目加以思考
预设:
1.“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2.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3.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
4.如何“再塑”生命?
5.“再塑”的结果是什么?
(说明:本课的题目揭示了文章主旨,是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信息,运用教读课学到的方法提出问题,产生阅读期待。)
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回忆默读的方法及要求
(二)学生默读,勾画与以上问题相关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预设:
1.“再塑生命”,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父母给予了生命,而这个人“重新塑造”了生命。
2.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3.海伦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她很痛苦。
4.莎莉文老师教她认识世界上的事物,对世界产生了感情。
5.“再塑”的结果是她从一个没有感情的孩子到感受到了活着的幸福。
相机进行作者介绍:海伦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一身的残疾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誉为“美国英雄”。
(说明:以题目为“纲”,学生默读抓住与题目相照应的一些关键语句,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此时学生的认识为“阅读初感”,能把握课文大意即可,不必过多探究。)
三、关注关键语句,把握课文内容
(一)认识生命需要“再塑”的原因
海伦·凯勒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抓住关键性语句,然后进行概括。
预设:
生命的原貌──黑暗、寂静、孤单、无情、愤怒、苦恼、疲倦不堪
⑴“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
⑵“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⑶“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的同情。”
(二)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结果
莎莉文教育海伦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这样解决使海伦有了哪些进步?
学生自学,在书中勾画标注,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小组交流汇报。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语句。
预设:
⑴听不见、看不见、不能说话,唯一的一条与世界交流的通道是触觉。莎莉文老师运用适合海伦的教学方式,以手指游戏的方式教海伦拼写词语。海伦感受到了自豪。
⑵海伦脾气暴躁,莎莉文老师用充足的耐心去面对她。
⑶不能建立“物”与“名”之间的关系,莎莉文老师暂时丢开这个问题,带海伦到大自然中学习,从而悟得事物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海伦恍然大悟,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有了爱和同情,心中充满喜悦和幸福。
(三)再次理解“再塑生命”
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后,再来看题目,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呢?关注文中一些与标题照应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加深理解。
预设:
“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利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进而认识了世界,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使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说明:充分体现自读课的特点,将导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此处,围绕学生针对题目提出的问题,通过品味与标题相照应的语句以及抒情、议论的语句,对“阅读初感”加以更正和深化,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四、总结阅读方法和阅读过程
(一)学生自己总结
(二)看课后的阅读提示
【板书设计】
10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再塑:原因——过程——结果
(把握关键语句:标题、与标题照应、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