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0 13: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概念,理清句间关系
【教学难点】
理清句间关系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
齐读题目,问:同学们,你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又有哪些疑问?
(明确本文谈论的话题——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引出:巴特勒的看法是什么?雨果的看法又是什么?)
二、读开头
读第1段,问:你能找到巴特勒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看法、评价吗?
明确:“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巴特勒的观点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猜测雨果的观点:有两种(相同或相反)
三、通读全文,把握关键语句,提炼作者观点
(一)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语句: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二)提炼作者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强盗行径。
四、区分观点和材料
(一)阅读第5段,为什么说英法联军是强盗?(怎样证明英法联军是强盗)
1.以指导朗读为线,引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了解联军罪行。
逐句阅读,找到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概念:
洗劫:把财物全部抢光。
(劫掠彻底,罪恶滔天。)
额尔金: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他的小儿子曾下令火烧圆明园。
(干尽坏事,臭名昭著)
丰功伟绩: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巨大业绩。
(劫掠赃物数目巨大,罪行深重。反语)
手挽手、笑嘻嘻:相互勾结,丑恶嘴脸。
(肆意掠夺的卑鄙无耻的嘴脸,辛辣的讽刺)
2.以理解关键概念为线,明确句意,理清句间关系
把握每句话的内容,在理解关键概念基础上梳理句间关系:
①“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强盗”“洗劫”“放火”“劫掠”——所做之事(罪恶滔天)
②“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
“荡然无存”“额尔金”——做事之人(臭名昭著)
③“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劫财数量(罪行之重)
④“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装满了箱箧”“手挽手,笑嘻嘻”——人物情态(丑恶嘴脸)
3.还有哪部分揭示了强盗行为?(关注5段之后的内容)
理解关键概念,理清句间关系:
“文明”“野蛮”——颠倒黑白(丑恶本质)
“政府”“人民”——罪恶政府(界限分明)
“富丽堂皇”“破烂”——强化耻辱(正义希望)
4.小结:
本部分观点——英法联军是强盗。
所用材料——所做事情,做事人员,事情程度,人物情态,行为本质,界限分明,正义希望
区分观点和材料的方法:理解关键概念,理清句间关系
过渡:其他段落在讲什么?(关注第3段)
(二)阅读第3段,把握主要内容
第3段的观点是什么?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奇迹?(怎样证明圆明园是奇迹)
学生仿照上一环节,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点拨:
(1)以有感情朗读为线,引出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感受圆明园的不朽价值。
① 比对“理想”和“幻想”的概念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
幻想:一般指虚而不实的思想,也可指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点拨:比对两个词语,理想能实现,幻想不能实现,而圆明园却作为幻想的典范出现了,这还不堪称奇迹”吗?)
②比对“作品”和“典范”的概念
“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
“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点拨:圆明园“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是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比对两个概念,不难看出,圆明园不是普通的“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它是作为“仿效标准”的了不起的、伟大的杰作。)
③理解“杰作”“剪影”的概念
④联读理解一串词语概念
“月宫”: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的宫殿,是上界神仙为仙女嫦娥建造的一座宫殿。
“神殿”:供神的大建筑物,被认为是神所居住的大建筑物。
“洞府”:指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庙”:一般指帝王的宗庙。
(点拨:这些瑰丽的词语,表明圆明园是非一般的、超乎寻常的存在。把握、理解了这些概念,作者说了些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就直观又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2)以理解关键概念为线,理清句间关系:
幻想、典范——地位价值
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建筑材料
神殿、后宫、城楼——辅助建筑
花园、水池、喷泉——园林景观
宝石、绸缎、琉璃、珐琅、黄金——装饰程度
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工程浩大(工期人力)
伏尔泰、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巴黎圣母院——闻名中外(闻名程度)
梦、杰作、剪影——地位价值
(3)小结:
本段观点——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所用材料——地位价值、建筑材料、辅助建筑、园林景观、装饰程度、工期人力、闻名程度
区分观点和材料的方法:理解关键概念,理清句间关系
(三)为什么要写“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证明了英法联军是强盗,为什么还要大篇幅的写“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呢?
点拨:
越是表现圆明园是奇迹,就越能凸显英法联军罪恶之滔天,越能有力的证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罪恶的强盗行径。“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证明中心观点的强有力的材料。
五、准确把握作者观点
1.巴特勒的看法:英法联军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
雨果的看法: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劫掠圆明园)是强盗行径。
2.明确观点和材料
观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是强盗行径。
材料——英法联军是强盗 + 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