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9.古诗二首《敕勒歌》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参备人 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 班级 授课 日期
教学 目标 学习“ 似 庐 笼 盖 苍 茫”6个生字,会写“阴 似 野 苍 茫”5个生字。 二、能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 重 点 一、会写“阴 似 野 苍 茫”5个生字。 二、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 难 点 借助诗句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教 学方法 反复诵读,图文对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出示课件:草原图片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叫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描写的就是草原美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古代北朝民歌。 (二)课件出示《敕勒歌》。(齐读课题)教师简介:敕勒族,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放牧为生,生活在草原上,居住的毡帐称为“穹庐”。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一)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并圈出会认读的生字。 (二)检查生字。 出示:似 庐 笼 盖 苍 茫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 教师出示课件:摘苹果(指名读),及词语(学生齐读)。 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音调的高低、音 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1.出示课件: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把诗歌读通、读懂。 4.指名朗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生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请同学们图文结合,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意。 2.师:诗中那几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课件出示图片:“穹庐”,结合教师讲解出示“穹庐”图片。 庐是房屋的意思,那穹庐呢?大家看图,这就是穹庐,是古代敕勒人居住的毡帐,也是现代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 3.课件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指导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笼盖的意思。 教师补充:川的意思是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阴山下就是阴山脚下。所以这一句交代的是什么?(地点) 4.“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什么意思?预设:天空好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大地。 5.出示课件:看图,说一说草原上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说一说原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无比辽阔的景色还可以用哪句诗来形容呢?(指名学生回答) 6.出示课件:天苍苍,野茫茫。 7.闭上眼睛想象诗句内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学生齐读) 教师点拨: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结合诗句,学生大概说说诗意。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学写生字,感悟汉字之美。 (一)(出示课件)生字:“阴 似 野 苍 茫”,先整体观察,观察间架结构和布局。 (二)学生说观察到的布局,教师示范写。 “阴”,左右结构,双耳在月字的左边,不要写在右边。“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是竖提和点,要小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为点。“野”:左右结构,左右相等,右上边横撇下面有一点,中间的横撇要稍长些。“苍”上下结构,下边人字要舒展,底下横着要带一小钩。“茫”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学生书空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六、小结 《敕勒歌》歌咏大草原苍茫辽阔、牛羊成群的瑰丽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草原生活的豪情。 个性修改或补充
作业与练习 作业 一、书写生字 二、背诵古诗 三、练习,填一填 敕勒川,( ), 天似( ),笼盖( )。 天( ),野( ), 风吹草低见( )。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课 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