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图案之美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图案之美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7-20 08: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案之美》说课稿
尊敬的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图案之美》。
针对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这一模块的课程,教材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图案的概念和历史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赏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器物图案,了解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部分是图案的内容与分类,通过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类型;第三部分是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对比、律动等,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四部分,是体验图案之美,也是教学难点,学生该如何利用形式美法则去设计。本节课用1个课时来完成,我所设计围绕图案的历史分类及形式美来梳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设计创意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设计图案的乐趣,学会运用图案去装点生活、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图案装饰的历史分类和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有创意的装饰图案。
教学准备: 高效学习任务单、教具、画具等。
二、说学情
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异常丰富的时代,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体验,再者通过学习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学生欣赏了由自然形态的花鸟到具体绘画中的构图和应用,学习到了照片和图案的区别,这节课是对图案与绘画的关系进一步的拓展与学习,学习的难度有所降低。
三、说教法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采用了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等。
首先,图案是变相的纹样,所以我主要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来引导学生解读疑难的专业知识。其次,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法,也是对任务单作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测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遵循了我校四环节教学环节:
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师生对话
新课伊始,学生对教学充满期待,怎样导入新课,既能直切主题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处理的:
环节一:精讲留白(15分钟)
利用猜字谜游戏来导入,这样能够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更快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随之,板书课题——《图案之美》,之后精讲图案的历史演变、分类与内容、以及形式美法则。
环节二:独学内化(16分钟)
出示任务单,学生利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服装图案设计。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创造能力,教师适时鼓励学生,为学生打开了设计之窗,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小组讨论(4分钟)
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找寻其应用了哪些图案的内容及形式美法则,再次复习本节课的重难点。
通过讨论学生再次复习图案的形式美的四个法则(对称、平衡、对比、律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环节四:师生对话(5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
互相欣赏讨论评价,体验成功感。(自评——互评——师评)
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然后开展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活动。鼓励有创意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