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目标
1.食物链、食物网及营养级的确定
2.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捕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1.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草原的植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与讨论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草
→
食虫鼠
鹰
蝗虫
→
→
1.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由生产者→消费者,由低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
3.不能出现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草 蝗虫 食虫鼠 鹰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高级消费者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营养级
生产者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例题: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食物链,把狼赶尽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D
食 物 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且不易排出,就会积累在生物体内。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思考: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
富集作用
例1.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三者中有毒物质由多到少依次是( )
A.甲>丙>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A
例2:甲、乙、丙、丁、戊、己、庚代表某生态系统中的7种不同生物,下图是它们构成的食物网。若此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累的DDT量最多的生物是 ( )
A.戊 B.甲
C.丙与戊 D.丁
D
太阳能
生产者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
呼吸消耗
分解者
思考:太阳能输入第一营养级后,又是如何传递和散失的呢?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
(二)能量流动的总来源
①单向流动
②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 20%)
例题: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
C.该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甲
D.四类生物中所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煤炭
石油
厂房、汽车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
工业排放
摄食
碳循环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
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二氧化碳
②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机物
物质循环的特点
1.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准确地表述为( )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植物
C
【随堂训练】
2.在一个食物链中,兔不会吃狼,食物不能倒流,这就造成了生态系统中( )
A.氧循环是单向的 B.碳循环是单向的
C.水循环的单向的的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D
3.下图是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能正确反映能量流动特点的是( )
D
4.a→b→c→d 是一条捕食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与b是捕食关系
B. 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C. b、c是消费者,d为分解者
D. 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中,d中含量最多
C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