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考点26 北宋的政治
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政治上,在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三司使分化宰相的财政大权,设置枢密使分化宰相的军事大权。地方上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经济上,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通过这些措施,宋朝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因此,“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君弱臣强。D项正确;综上所述可知材料中的建议针对的是君弱臣强,而非农民起义、积贫积弱和外族入侵,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思是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B项;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反映的是意思是文官廉洁奉公,武将不怕牺牲,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年黑龙江大庆)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C项正确;宋朝时期文官的权力仍然受到皇帝的牵制,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排除B项;宋太祖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答案】B
【解析】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B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5.(2022年湖南衡阳节选)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
【答案】(1)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派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司马光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派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依据材料一的“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
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大字是在学习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文字相似不能反映政治对立、经济往来、军事冲突,排除ACD项。故选B项。
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
1.(2022年浙江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对应朝代的建立是1127年,灭亡是1276年。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B项正确;唐朝是618年建立,排除A项;明朝是1368年建立,排除C项;清朝是1644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
1.(2022年四川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反映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反映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经济繁荣,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④商帮出现,材料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故选A项。
2.(2022年辽宁盘锦)《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开封店铺林立”说明店铺很多;“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说明交易数额巨大。材料整体上体现出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以及文化昌盛均不符合材料中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3.(2022年内蒙古包头)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答案】D
【解析】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体现出我国经济重心不断朝南推进。因此,材料中谚语有助于研究清朝农业发展的变化,D项正确;铁犁和牛耕的出现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和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文学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故选D项。
4.(2022年江苏泰州)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瓷都,D项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A项是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B项是农业发展的表现;C项是手工业兴盛的表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C项正确;泉州,广州是宋代著名的大商港,排除AD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排除B项。故选C项。
6.(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可知,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人口,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市已遍布城内各处、坊与市已没有区别,排除BD项。故选C项。
7.(2022年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图中的商标广告与经济有关,它是商业发达的表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B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广告业务兴盛的结论,排除A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白兔商标十分流行的结论,排除C项;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宋朝功夫细针畅销全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年湖北恩施)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答案】D
【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唐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年黑龙江大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答案】C
【解析】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唐朝中期开始南移,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可知,反映的是宋朝都市商业繁荣,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风气开放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开封、杭州的商业状况,与海外贸易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没有体现出科技成就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2年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到宋代“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表明贸易路线由陆路转向海陆,D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陆路贸易的阻断对材料主旨表述不全面,排除AB项;海外贸易的兴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2.(2022年福建)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750年人口分布黄河流域多到1078年人口分布长江流域多,说法当时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友谊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因此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按照,人口均逐渐超过北方,因此出现材料中长江流域人口超过黄河流人口,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北人口分布变化,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财政收入得到提高、人口总量逐渐增加,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2022年山东东营)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2 495 54.4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解析】依据图表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为262万户,到南宋时南方人口户数为1138万户,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也改变了人口布局,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但不能代表古代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排除AC项;北方经济“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故选D项。
14.(2022年广西桂林)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
A.纺织业 B.造船业 C.冶铁业 D.制瓷业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可知,南宋时期桂林的纺织业十分兴盛,故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纺织业,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造船业、冶铁业、制瓷业相关的信息,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2022年广东)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答案】(1)人口不断南移。
(2)曲辕犁传入南方,适于精耕细作,铁搭用于翻土,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垦田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对于江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稳定和高产,对于排灌农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江南成为水利设施最完善,使之成为宋代著名的粮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宋,复种技术在江南得到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改变,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3)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江南地区的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可得出西晋时期,我国人口开始南移,一直到清朝,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人口不断南移。
(2)围绕材料项目回答,注意史论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曲辕犁传入南方,适于精耕细作,铁搭用于翻土,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垦田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对于江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稳定和高产,对于排灌农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使江南成为水利设施最完善,使之成为宋代著名的粮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宋,复种技术在江南得到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改变,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3)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有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江南地区的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16.(2022年浙江宁波)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开凿、疏浚、连通而成,至今仍发挥着水路运输等作用。
材料二 中国大运河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之一的宁波,位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1)请指出图1所示的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2)比较图1图2,大运河发生了“裁弯取直”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请分析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在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时,小宁与小波分别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运用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解析。
【答案】(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朝代:元朝。原因: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了便利南粮北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缩短运输路程,更加快捷;实现有效的统治与管理等。
(3)小宁: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中国大运河是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承载了中华灿烂文明;是贯通南北的运输系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品和杰出成就;日前很多河段仍在使用,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等。
小波:宁波濒临东海,拥有深水良港:通江达海(三江汇流,水系发达,汇入东海),海河联运;“港通天下”,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或既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所示的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比较图1图2,大运河发生了“裁弯取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最早出现于元朝。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了便利南粮北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缩短运输路程,更加快捷;实现有效的统治与管理等。
(3)在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时,小宁与小波分别提出了一个问题。运用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解析即可。如选择小宁,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中国大运河是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承载了中华灿烂文明;是贯通南北的运输系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品和杰出成就;日前很多河段仍在使用,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等。选择小波,宁波濒临东海,拥有深水良港:通江达海(三江汇流,水系发达,汇入东海),海河联运;“港通天下”,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或既是中国大运河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17.(2022年浙江温州)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百物周流】
【科举竞流】
如下表: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249 1096 777
状元 6 5 4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温州通史宋元卷》【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南戏流传到临安后,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变革与南戏的发生》
(1)根据如图,描述宋朝温州港海外贸易的路线。
(2)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
(3)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
【答案】(1)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出口商品或从温州港走海路直接运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或从温州港运往明州,再销往欧洲各国。
(2)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温州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宋朝崇文抑武,重视科举,扩充太学,加之南宋太学设于临安,为温州籍学子入学提供了便利;温州州县学发达,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温州学者热心讲学,促进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3)多元文化交融;城镇文化蓬勃发展;娱乐文化发展反映市民需求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只需答出两点)
【解析】
(1)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宋朝温州港海外贸易的路线: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出口商品或从温州港走海路直接运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或从温州港运往明州,再销往欧洲各国。
(2)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据“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得出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温州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据“……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得出宋朝崇文抑武,重视科举,扩充太学,加之南宋太学设于临安,为温州籍学子入学提供了便利;据“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得出温州州县学发达,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据“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得出温州学者热心讲学,促进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3)根据材料“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可知,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多元文化交融;城镇文化蓬勃发展;娱乐文化发展反映市民需求等。
18.(2022年湖南长沙)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案】示例1: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示例2: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周王室权威不再;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如选择材料一的观点,即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结合宋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展开阐述,主要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城市中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世俗文化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海外贸易繁荣,政府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进行管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言之有理即可。选择材料二的观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考点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2022年黑龙江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蒙古族建立,D项正确;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A项;北宋是汉族并且不是统一王朝,排除B项;金是女真族,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尊奉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没网。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B项正确;唐朝是618年建立,907年唐朝灭亡,排除A项;明朝是1368年建立,排除C项;清朝在1636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可知,《农桑辑要》是元朝官方编成,内容主要包括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农业技术发生质变,排除D项;故选B项。
考点31 元朝的统治
1.(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的广大第七,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D项正确;汉朝、隋朝、 唐朝与“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022年四川凉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澎湖巡检司,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项正确;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排除B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D项正确;西晋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排除A项;唐朝版图最大的时候也不及元朝,排除B项;北宋并未完全统一当时的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2年江苏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说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故D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不是民族歧视,排除A;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并不是完全实现汉化,排除B;元代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排除C。故选D。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政事务,因此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元朝,B项正确;宋朝还没有对西藏进行行政管辖,排除A项;明清都对西藏管辖设置机构,但是不是最早的朝代,排除CD项。故选B项。
6.(2022年黑龙江大庆)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A.满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可得出逐渐形成新的民族—回族,D项正确;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满族建立清朝,排除A项;藏族主要是吐蕃地区的少数民族,排除B项;壮族在古代主要居于岭南,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中的胡汉合舞,通婚等,结合所学可知,东汉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民族不断融合,到元朝时,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更加促进民族融合,D项正确;其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考点3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广西桂林)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项正确;诗、词、小说属于文学体裁,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022年甘肃白银)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学派是哪家
(2)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请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答案】(1)墨家。
(2)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说其他三大发明也可)
(3)中华民族是和平友善的民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选择其中一项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如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使世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说其他三大发明也可)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如根据“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得出中华民族是和平友善的民族;根据“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得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2022年山东东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试从战国的“百家”中选一家并指出其治国主张。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哪些?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各国的变法改革;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城市人口众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各国的变法改革,选择儒家,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有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城市人口众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7.(2022年山西晋中节选)体育运动反映社会风貌,见证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1)特点:体育项目种类多;体育比赛较为规范;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等。
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解析】
(1)特点:根据““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得出体育项目种类多;体育场所主要设在城市中的“瓦舍”;根据“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得出体育比赛较为规范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8.(2022年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答案】(1)盛唐气象: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
(2)阶层:市民阶层。原因:宋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同时,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3)价值: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解析】
(1)依据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和所学从唐朝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社会风气的开放包容以及对外政策的兼容并包等回答。
(2)依据材料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可得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是市民阶层;依据所学可得出原因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和富裕起来以及市民追求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开来。
(3)依据材料三“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和所学可得出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是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激励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以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等。
9.(2022年浙江湖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循史探因
资料1:北宋全国垦田数量变化表
时间 亩数
开宝九年(976年) 2.9亿余亩
至道二年(996年) 3.1亿余亩
天禧五年(1)年) 5.2亿余亩
——摘编自《文献通考》
资料2:(开封)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则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资料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架城集》(节选)
(1)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答案】(1)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北宋垦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解析】
(1)据材料“瓦子示意图”、“清明上河图”、“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选送参加科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
(2)结合“北宋全国垦田数量变化表”可知,北宋垦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则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考点3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年江苏泰州)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推广 B.印刷术的革新 C.对外往来密切 D.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可得出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可以重复使用,便利了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得到进一步推广,排除A项;对外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2022年黑龙江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B项正确;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有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排除A项;三国时期的科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排除C项;明朝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黑龙江大庆)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泥活字板”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根据图片“南宋持罗盘陶俑”可知,反映的史实是指南针在南宋的使用,根据图片“宋代火器”可知,火药用于军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科技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商业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交融,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政权并立,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2年河南)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为出版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北宋国子监刻书一枝独秀,到南宋书坊刻书的全面兴盛,宋代的印刷出版事业迅速发展壮大,B项正确;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时期于汉朝西汉时期,改进时期于汉朝东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宋词的繁荣与出版事业的兴盛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 (2022年江苏连云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 拓印刻石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双色套印法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项正确;拓印术始于东汉,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双色套印法是第三资助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2022年贵族黔东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把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产品中,某汽车公司就把自己生产的汽车用“秦”、“汉”、“唐”、“宋”、“元”等朝代来命名。这些车型的车标都采用古代书体之一的篆体,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分别列举出一例你认为最能代表上述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限于课本所学内容)
【答案】泰:秦始皇、长城等;汉:汉武帝、推恩令等;唐:唐太宗,唐玄宗、开元盛世等;宋:宋太祖、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元:行省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等。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列举出“秦”、“汉”、“唐”、“宋”、“元”等朝代的最能代表这个时期的皇帝或者重要的事件。如秦朝的秦始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汉朝实现大一统的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唐朝的有出现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出现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宋朝建立者宋太祖,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著名皇帝元世祖,建立行省制等。
7.(2022年广西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有的河段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朝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
【答案】(1)春秋战国:为称霸中原;隋朝:为加强南北交通。
(2)相同点:都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同的,驿站的范围更广,同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陆路交通网的修建。
【解析】
(1)根据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目的是为称霸中原;根据材料“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表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沟通。
(2)根据材料一“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和“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表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都起到沟通全国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表明驿站还可以沟通边疆地区,大运河没有此功能。结合所学可知,驿站加强了同各地的联系,同时促进了陆路交通网的修建。
8.(2022年浙江舟山)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解说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答案】(1)①夏商周文明;⑤隋唐文明。
(2)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
【解析】
(1)展品①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属于夏商周文明;⑤文成公主入藏壁画反映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属于隋唐文明。
(2)展品④是活字印刷铁板,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3)通过此次活动,我对中华古代文明的深刻认识有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
9.(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礼德文化 育人铸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这两则名言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他的思想主张。
【科技创新 共同发展】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瑰宝 健康固本】
材料三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中医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请根据材料三,写出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名称。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儒家(儒家学派);孔子: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或孟子: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得民心者得天下)(选择材料中一位思想家,答出他的任意一点主张,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 火药(火器;火药武器;图四);(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造纸术(图一)或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图二) 指南针(罗盘;图三)
(3)五禽戏
(4)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
(1)根据“孔子、孟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火药,图四反映的是火药武器。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图一反映的是造纸术。图二反映的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指南针,图三反映的是指南针。
(3)根据材料三“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是五禽戏。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考点26 北宋的政治
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 B.积贫积弱 C.外族入侵 D.君弱臣强
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3.(2022年黑龙江大庆)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 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4.(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5.(2022年湖南衡阳节选)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
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
A.政治对立 B.文化交流 C.经济往来 D.军事冲突
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
1.(2022年浙江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
1.(2022年四川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年辽宁盘锦)《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
3.(2022年内蒙古包头)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A.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文化艺术的繁荣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的发展变化
4.(2022年江苏泰州)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更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6.(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7.(2022年海南)下图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主要反映了宋朝
A.广告业务兴盛 B.商业空前发达
C.白兔商标十分流行 D.功夫细针畅销全国
8.(2022年湖北恩施)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
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9.(2022年黑龙江大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10.(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
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11.(2022年海南)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内陆亚洲而陷于衰落。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材料的主旨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陆路贸易的阻断
C.海外贸易的兴盛 D.贸易路线的变化
12.(2022年福建)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13.(2022年山东东营)人口增减是衡量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汉唐宋三朝南北方人口对比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朝代(时间)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2年 262 21.2 974 78.8
唐朝742年 405 45.2 495 54.4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江南经济开发 B.北方经济崩溃 C.南北经济平衡 D.经济重心南移
14.(2022年广西桂林)据记载,桂林在“南宋绍兴年间,每年上交给政府的军装布多达一万七千八百多匹。”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桂林的
A.纺织业 B.造船业 C.冶铁业 D.制瓷业
15.(2022年广东)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16.(2022年浙江宁波)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时期,经过历代的开凿、疏浚、连通而成,至今仍发挥着水路运输等作用。
材料二 中国大运河项目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之一的宁波,位于大运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1)请指出图1所示的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
(2)比较图1图2,大运河发生了“裁弯取直”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请分析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在以“中国大运河”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时,小宁与小波分别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运用相关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问题进行解析。
17.(2022年浙江温州)捕捉社会光影,再现两宋温州。
【百物周流】
【科举竞流】
如下表:南宋州郡科举及第人数统计(前三甲)
福州 温州 明州
进士 2249 1096 777
状元 6 5 4
⊙两宋时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温州,形成了“耕以务本,读以明教”等家训、族规。 ⊙北宋中期,朝廷开始不断扩充太学人数。南宋设太学于都城临安(今杭州)。 ⊙1019年,温州率先建立州学。至北宋后期,下辖四县均已建立县学。 ⊙北宋中期,温州出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开祖,中第后“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
——整理自吴松弟主编《温州通史宋元卷》【文化汇流】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温州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南戏流传到临安后,瓦舍勾栏的繁盛,使其发展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摘编自黄文杰《两宋江浙城市变革与南戏的发生》
(1)根据如图,描述宋朝温州港海外贸易的路线。
(2)结合材料,分析南宋时期温州科举鼎盛的原因。
(3)南戏的产生与发展,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与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
18.(2022年湖南长沙)历史在不断变革中旋螺式发展,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汉至明清,社会也有不少变动,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学者称之为唐宋变革期。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
请回答: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变革。材料一认为“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材料二认为“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变革期”。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考点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2022年黑龙江龙东)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2.(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2022年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考点31 元朝的统治
1.(2022年湖南长沙)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2.(2022年四川凉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3.(2022年黑龙江绥化)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西晋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4.(2022年江苏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2022年黑龙江大庆)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A.满族 B.藏族 C.壮族 D.回族
7.(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A.文化昌盛 B.中央集权加强 C.江南地区开发 D.民族交融发展
考点3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2.(2022年湖北黄冈)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3.(2022年福建)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4.(2022年广西桂林)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5.(2022年甘肃白银)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真正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学派是哪家
(2)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请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6.(2022年山东东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试从战国的“百家”中选一家并指出其治国主张。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哪些?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7.(2022年山西晋中节选)体育运动反映社会风貌,见证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8.(2022年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9.(2022年浙江湖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循史探因
资料1:北宋全国垦田数量变化表
时间 亩数
开宝九年(976年) 2.9亿余亩
至道二年(996年) 3.1亿余亩
天禧五年(1)年) 5.2亿余亩
——摘编自《文献通考》
资料2:(开封)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则千万,骇人闻见。
——《东京梦华录》
资料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架城集》(节选)
(1)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考点3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2022年江苏泰州)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纸术的推广 B.印刷术的革新 C.对外往来密切 D.文化交流频繁
2.(2022年黑龙江绥化)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匠人是
A.贾思勰 B.毕昇 C.刘徽 D.徐光启
3.(2022年黑龙江大庆)某同学选用了如下图片对宋元时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科技发展 B.商业繁荣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
4.(2022年河南)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5. (2022年江苏连云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 拓印刻石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双色套印法
6.(2022年贵族黔东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把中国元素融入自己的产品中,某汽车公司就把自己生产的汽车用“秦”、“汉”、“唐”、“宋”、“元”等朝代来命名。这些车型的车标都采用古代书体之一的篆体,以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分别列举出一例你认为最能代表上述朝代的人物、事件或事物。(限于课本所学内容)
7.(2022年广西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有的河段与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朝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摘编自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前,蒙古国就开始设置驿站。元朝建立以后,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辽阳行省的奴儿干,北达岭北行省的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西南抵达乌思藏,南接安南、缅甸国。驿站的普遍设置……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兴建运河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目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与元朝驿站在作用方面的异同点。
8.(2022年浙江舟山)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解说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9.(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凝结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礼德文化 育人铸魂】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1)根据材料一,这两则名言体现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简述他的思想主张。
【科技创新 共同发展】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瑰宝 健康固本】
材料三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中医总结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请根据材料三,写出华佗为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而创编的的体操名称。
(4)丰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