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华师大版 八上
§ 6. 3 物质的分类(2)
----混合物的分离
一、利用物理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
2、利用物理性质差异分离混合物:
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可用溶解、过滤、结晶、沸腾、蒸馏、层析等方法对混合 物进行分离,以得到纯净物。
(注:利用化学性质也可分离混合物,九年级会介绍)
1、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硬度、沸点、溶解性、导电性、物理吸附等性质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利用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如,食盐与硝酸钾的分离等。
(2)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
如,冷冻空气分离法等获得氧气和氮气、蒸馏获得纯净水等。
(3) 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主要适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4)层析法分离混合物:
主要适用于分离色素的混合物。
假定白砂糖中混入了很多细小的沙子,我们如何将他们分离呢?
思考与讨论:
可以根据白砂糖能溶于水而沙子不易溶于水,先将它们溶解于水中,再过滤将液体(糖水)与固体(沙子)分离,接着对糖水进行加热,使水蒸发,糖结晶出来。
分离白砂糖和沙子的方法:
过滤法
这种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糖与沙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二、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1、适用范围:
过滤可以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2、分离原理:
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注:如果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不溶,应该用先溶解再过滤的方法。
4、过滤法涉及的基本操作有:溶解、过滤与蒸发。
3、主要仪器: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等。
4、过滤的操作(以粗盐提纯为例):
(1)溶解: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方法:
称取4g粗盐,将一药匙的粗盐(约4克)放入烧杯中,量取10mL的水,也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且边加盐边搅拌,直至盐全部溶解。
注意:
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盐的溶解;
B.搅拌时,利用手腕力量使玻璃棒下端在液体中作圆周运动,避免玻璃棒触碰烧杯底或烧杯壁。
(2)过滤:
A.过滤器的制作:
取一张滤纸,先对折,再对折,使成为四分之一圆。再将之展开成一个圆锥形(一侧一层、一侧三层);
取一漏斗,将刚才折好的滤纸用水湿润外侧后放入漏斗中,用手轻轻压滤纸,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以防止出现气泡。
视频辅助:过滤器的制作
注意:
滤纸上 沿应低于漏斗口,多余部分可在滤纸润湿前剪去。
B.过滤:
过程:
①将制作好的过滤器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过滤器
下面放置一个用于承接滤液的烧杯;
注意:应使漏斗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
仪器:铁架台、过滤器、烧杯、玻璃棒
②将玻璃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将前面溶解好
的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注意:
a.应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应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b.漏斗中滤液液面应低于滤纸上沿。
c.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点击图片可播放)
③静待过滤完成;
过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待滤纸内无水 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注意:
①过滤过程中,玻璃棒不能在过滤器
中搅拌。
② 如果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若重新过滤后,滤液还是浑浊,则应查找
原因:滤纸是否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
面是否高于 滤纸边缘,仪器是否不干净等。
找出原因后,重新操作。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蒸发
仪器: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操作:
①将过滤好的滤液小心倒入蒸发皿中;并将蒸发皿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
②用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直到出现大量精盐晶体时,停止加热。
注意:
a.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要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
b.当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份。
c.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受热均匀,以防因局部受热而使液体飞溅。
d.可待冷却后取下的蒸发皿。取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并放在石棉网上。
D .计算得盐率
将蒸发皿中的精盐,用玻璃棒小心地移到滤纸上,并对精盐进行称量。
注意:
①称量后,精盐分别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滤纸放入垃圾筒中;
②玻璃棒的作用:转移固体。
问题讨论:
1、在加热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为什么要停止加热?
一方面固体太多容易加热不均匀,导致爆沸、晶体过热分解等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余热将剩余水蒸干.。
2、影响粗盐产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问题讨论:
溶解过程中,有未完全溶解的食盐,导致产率降低;
过滤过程中,液体溅出,导致产率降低;
蒸发过程中,液体(或固体)飞溅,导致产率降低;
过滤后液体尚浑浊时,就进行蒸发水分,导致产率升高;
蒸发后固体还比较潮湿,导致产率升高。
3、粗盐提纯的各个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呢?
问题讨论:
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溶液溅出。
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滤液,防止滤液局部受热引起的液体迸溅。
蒸发结束,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视频:粗盐的提纯的注意事项
(点击图片可播放)
三、纸上层析法
1、适用范围:
纸上层析是一种用于分离色素的方法。
2、分离原理:
利用毛细管现象分离:由于滤纸对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那些易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慢,难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快,于是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在纸上的移动距离不等,混合物便得到了分离。
3、操作(以分离红蓝墨水分例):
(1)准备:取一支带橡皮塞(塞子底端中间切有一条缝隙)的清 洁、干燥的大试管(20mm×200mm)。配合大试管的内径和管长,裁取普通滤纸(注意:顺着纸的纹路剪,纸边要剪齐且无 纸毛),纸条的宽度比试管的内径略窄(约18 mm),长度为塞子底端到近试管底的距离(约180mm),将条形滤纸的一端夹在橡皮塞底端中间的缝隙里。
(2)点样:在条形滤纸的另一端距端边约
20mm处的正中,用铅笔画一个小“+”号表示
原点的位置,用玻璃毛细管在“+”处点上红
蓝墨水混合液试样,点好的试样斑点的直径
以不超过4mm为宜,晾干。
3、展开:用量筒量取4mL水,6mL无水乙醇,1 mL浓氨水,分别转移到大试管中(勿使溶液 溅到试管上部内壁)。将点好试样的条形滤纸小心地伸入盛有溶液的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使滤纸垂直且两侧不接触试管内壁(否则会造成溶液不按水平线平行上升,影响展开效果);滤纸条的下端浸入溶液液面下约10 mm(勿使试样斑点浸入
溶液之中)。塞好(注意密闭)橡皮塞 后,将大试
管静置于试管架上,观察与比较红蓝墨水混合液中
红、蓝色带。
视频:红蓝墨水的纸上层析法分离
(点击图片可播放)
课堂小结
1、过滤适用于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的分离。涉及的基本操作有:溶解、过滤与蒸发等。
2、纸上层析法主要是利用滤纸对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使混合物分离。
3、粗盐提纯过程中,溶解时玻璃棒搅拌,加速粗盐溶解;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防止溶液溅出;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滤液,防止滤液局部受热引起的液体迸溅;蒸发结束,用玻璃棒转移固体。
4、过滤时,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管口紧靠在烧杯内壁。
课堂小练
1、除去食盐中的水需要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
C.纸层析法 D.溶解
B
课堂小练
2、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之后的残渣中回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锰,其步骤有:(1)过滤(2)烘干 (3)溶解 (4)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3)(1)(4)(2)
B.(1)(4)(3)(2)
C.(3)(4)(1)(2)
D.(3)(1)(2)(4)
A
课堂小练
3、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中:
“一贴”指的 ;
“二低”指的是 ;
“三靠”指的是 , ,
。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紧靠玻璃棒下端、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课堂小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B.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C.过滤时需要漏斗口低于滤纸边缘
D.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实验中裁纸时需要顺着纸的纹路剪,纸边要剪齐且无纸毛
C
课堂小练
5、过滤时:
(1)溶解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以防止液体溅出
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课堂小练
6、粗盐提纯过程中,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都一定用到烧杯的是( )
A.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过滤
C.溶解、过滤、蒸发
D.过滤
B
课堂小练
7、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
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D
课堂小练
8、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
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
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
D.蒸发时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A
下节精彩继续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八上§6.3物质的分类(2)预学案
姓名
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点预习:
1、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可用熔化、 、 、 、沸腾、蒸馏、层析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以得到纯净物。
2、若绿豆中混入一些精盐,则可用 方法进行分离;若白砂糖中混入一些又细又多的沙子,可用
方法进行分离;若食盐中进入少量的水,则可用 方法进行分离;而分离色素一般会用 法。
3、法涉及的基本操作有: 、 与 ;
4、纸上层析是一种用于 的方法。滤纸多孔易渗水,水或其他溶剂能沿着滤纸中的细孔往上移动,称为 现象。由于滤纸对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 能力不同,那些易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 ,难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 ,于是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在纸上的 不等,混合物便得到了分离。
5、过滤时,将滤纸两次对折后放入漏斗,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使其 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 于漏斗口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 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滤纸 的一边,漏斗末端 承接滤液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注意漏斗中滤液液面应 滤纸上沿,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6、蒸发时,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 ,把它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 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 滤液使之均匀受热,防止滤液飞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二、知识点运用:
1、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将它们分离的是( )
A.水和酒精 B.炭粉和铁粉 C.食盐和泥沙 D.食盐和蔗糖
2、过滤操作需要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还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3、红蓝墨水分离时采用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 C.纸层析法 D.溶解
4、过滤适用于 不同的物质的分离;基本操作有 、 与 。而纸上层析则适用于不同 的分离。
5、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蒸发;④吸附;⑤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
A.食盐和沙 (填数字序号,下同);B.有异味和颜色的水 ;
C.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 ; D.用海水制蒸馏水 。
6、纸上层析是一种用于 分离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滤纸对被分离物种各组成成分的 能力不同,导致它们在滤纸上的移动快慢不同,易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 ,难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 ,其条件是被分离的各成分要易溶解于展开剂(水或其他溶剂)中。
7、如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2)漏斗中的液面应 (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3)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 。
(4)粗盐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A. 溶解→蒸发→过滤 B. 过滤→蒸发 C. 溶解→过滤→蒸发 D. 溶解→过滤→冷却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部分:
1、 溶解 过滤 结晶
2、 溶解 过滤 结晶(蒸发) 层析
3、溶解 过滤 蒸发
4、分离色素 毛细管 吸附 慢 快 移动距离
5、紧贴 低 紧靠 三层 紧靠 低于
6、蒸发皿 酒精灯 搅拌 较多固体
二、知识运用部分:
1、C 2、B 3、C
4、 溶解度 溶解 过滤 蒸发 色素
5、A.② B.④ C.③ D.⑤
6、固体,吸附,快,慢
7、(1)烧杯;漏斗;(2)低;(3)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八上§6.3物质的分类(2)课后练习
姓名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水和汽油 B.糖和食盐 C.沙子和硫酸铜 D.氧气和氮气
3、粗盐提纯实验中,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 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D.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4、在生产、生活和实验室中,经常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与分离酒精和水采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从食盐水中分离出食盐 B.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从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铁粉 D. 回收水中的细铁粉
5、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地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
B.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C.蒸发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精盐的产率将偏低
6、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可加快过滤的速度
7、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水和汽油 B.糖和食盐 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D.氧气和氮气
8、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 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 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9、对A、B两种色素进行纸层析操作时,结果显示A位于层析滤纸的上端,下列对A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A的扩散速度快于B B. A的分子量小于B
C. 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B D. 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B
10、某同学对含有泥沙的粗盐进行提纯,并用提纯后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I.粗盐提纯
(1)实验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以及计算产率。
(2)在上述实验步骤中,都使用了同一仪器,它在①和③的目的不同。步骤①的目的是 。
(3)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晶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 、量取、溶解、装瓶;量取所需的水应选用 mL的量筒。
(4)配制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量取溶剂水时俯视读数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C
6、D 7、C 8、D 9、D
10、(1)②③①;(2)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3)称量;100;(4)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