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01 知识管理
1.平面镜成像
平面 镜:表面 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特点: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是 的.
应 用:牙医检查牙齿、使房间更宽敞、潜望镜等.
危 害:光污染.
说 明: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只能看到,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平面镜成像作图的方法
方 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02 基础题
1.(益阳中考)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是等大实像
B.是放大虚像
C.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3.(昆明中考)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 m,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距平面镜 m.
4.(贵港中考)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5.(济南中考)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请在图中画出A点的像.
7.(福州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 (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03 中档题
8.(来宾中考)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 B.放大镜把图案放大
C.观看镜子里的像 D.日食的形成
9.(鄂州中考)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 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 cm才能与蜡烛A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是产生的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的成像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
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1.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电子钟的示数,它的实际时间是 .
12.(崇左中考)如图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和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S′.
13.(重庆中考)小丽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以下探究平面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A的像.
(2)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它与像重合,说明像与蜡烛的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发现无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虚”或“实”)像.
14.(济南中考)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参考答案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管理
1.平整光滑 虚 相同 相等 对称
基础题
1.D 2.C 3.2 4.5 0.8 5.变大 不变 6. 7.(1)大小 (2)前 虚
中档题
8.C 9.B 10.A 11.12:05 12. 或: 13.(1)竖直(垂直) (2)相等 (3)虚 14.(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高度、粗细相同(或完全相同) (3)甲 (4)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或玻璃板没有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