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6 23:41:10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2)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典永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引领着大众吟诵经典,爱上古诗词。其中赵照和齐豫传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带给观众们深深地感动。他们声情并茂的引吭高歌,完美的诠释了乡愁的意境!其中“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2.(2020八上·江城月考)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3.(2017八上·长清期中)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哪方面特性来辨别主人(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2020八上·德惠期末)同学们与自己的老师们熟悉以后,在教室里通过听老师在走廊讲话的声音就能够判断出是哪位老师,这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
A.音调 B.声波 C.音色 D.响度
5.(2020八上·重庆期中)唐诗《枫桥夜泊》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净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下列关于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停止敲钟,还能听到钟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钟声传入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能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水中的鱼儿也能听到钟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6.(2019八上·北京期末)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7.(2020八上·乌海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系统可以测量海底深度
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8.(2019八上·揭西期末)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9.(2017八上·太原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二、多选题
10.(2017八上·长清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三、填空题
11.(2020八上·通榆期末)“五一”期间,为庆祝社会安定团结,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锣鼓喧闹。歌声、锣鼓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12.(2017八上·沭阳月考)如下左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3.(2017八上·沭阳月考)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是   ;音调相同的是   .
14.(2020八上·海陵期末)小芳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当用手机播放时,妈妈立即听出这是小芳的声音,妈妈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可奇怪的是,小芳觉得手机播放的录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两次声音传播的途径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芳听到手机播放的录音是通过   传播到她耳中的,而朗读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肌肉等传播到她耳中的。
15.(2020八上·顺德月考)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
16.(2018八上·茂名期中)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词语“引吭高歌”中,高指声音响度的大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又叫音量。
2.【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响度和音调的概念,这是乐音三要素中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因素,其中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互相不受影响,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相反亦然。根据题意,男低音独唱,低音说明音调低,独唱说明响度大;而女高音说明音调高,但是轻声伴唱说明响度小。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习题,学生要对响度和音调的概念掌握准确,不要产生歧义。
3.【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4.【答案】C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故答案为:C。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
5.【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 停止敲钟,还能听到钟声,是因为钟不在振动,空气仍在振动,所以还会发声,A不符合题意.
B钟声传入人耳,靠空气传播到人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 能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不符合题意.
D. 水中的鱼儿也能听到钟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根据音色判断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
【解析】【解答】A.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A不符合题意;
B.声呐根据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可以测量距离,B符合题意;
C.人们根据音色不同,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
8.【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 , 因为乙梳子的齿密 , 所以乙梳子齿振动的快 , 频率高 ,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 ,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振动的幅度越大 , 声音的响度越大。
9.【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10.【答案】A,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符合题意;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的反射,C符合题意;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骨也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要加强记忆,才能正确解题。
11.【答案】空气;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空气可以传递声音,人们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能辨别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2.【答案】振动;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的振动产生的,塑料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发生改变,即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与组成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答案】乙,丙;甲,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乙、丙的响度相同;甲、乙的频率相同,甲、乙的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乙、丙 ,甲、乙。
【分析】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组成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4.【答案】音色;不同;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不同发声体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妈妈立即听出这是小芳的声音,妈妈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小芳觉得手机播放的录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两次声音传播的途径是不同的,听录音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她耳中的,朗读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肌肉等传播到她耳中的,固体和气体传声效果不同。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5.【答案】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甲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丁的音调是相同的;甲乙和丙三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甲丙丁三种波的波形相同,因此他们的音色是相同的。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16.【答案】(1)快慢;慢;低;频率
(2)幅度
(3)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知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3)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2)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九龙坡期中)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经典永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引领着大众吟诵经典,爱上古诗词。其中赵照和齐豫传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带给观众们深深地感动。他们声情并茂的引吭高歌,完美的诠释了乡愁的意境!其中“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词语“引吭高歌”中,高指声音响度的大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大小指响度,又叫音量。
2.(2020八上·江城月考)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响度和音调的概念,这是乐音三要素中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因素,其中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互相不受影响,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相反亦然。根据题意,男低音独唱,低音说明音调低,独唱说明响度大;而女高音说明音调高,但是轻声伴唱说明响度小。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习题,学生要对响度和音调的概念掌握准确,不要产生歧义。
3.(2017八上·长清期中)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哪方面特性来辨别主人(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答案】C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4.(2020八上·德惠期末)同学们与自己的老师们熟悉以后,在教室里通过听老师在走廊讲话的声音就能够判断出是哪位老师,这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
A.音调 B.声波 C.音色 D.响度
【答案】C
【知识点】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
故答案为:C。
【分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是音色。
5.(2020八上·重庆期中)唐诗《枫桥夜泊》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的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净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下列关于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停止敲钟,还能听到钟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钟声传入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能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水中的鱼儿也能听到钟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A. 停止敲钟,还能听到钟声,是因为钟不在振动,空气仍在振动,所以还会发声,A不符合题意.
B钟声传入人耳,靠空气传播到人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不符合题意.
C. 能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不符合题意.
D. 水中的鱼儿也能听到钟声,是因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根据音色判断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6.(2019八上·北京期末)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C符合题意;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2020八上·乌海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系统可以测量海底深度
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色
【解析】【解答】A.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A不符合题意;
B.声呐根据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可以测量距离,B符合题意;
C.人们根据音色不同,区别不同乐器的声音,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 响度和振幅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利用声波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
8.(2019八上·揭西期末)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 , 因为乙梳子的齿密 , 所以乙梳子齿振动的快 , 频率高 ,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B。
【分析】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 ,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 振动的幅度越大 , 声音的响度越大。
9.(2017八上·太原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后,再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小球弹开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B.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当发声体的振幅越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二、多选题
10.(2017八上·长清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A,B,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符合题意;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的反射,C符合题意;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骨也能传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要加强记忆,才能正确解题。
三、填空题
11.(2020八上·通榆期末)“五一”期间,为庆祝社会安定团结,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锣鼓喧闹。歌声、锣鼓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答案】空气;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空气可以传递声音,人们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能辨别锣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音色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2.(2017八上·沭阳月考)如下左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答案】振动;响度;音调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的振动产生的,塑料尺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发生改变,即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音调.
【分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与组成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2017八上·沭阳月考)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是   ;音调相同的是   .
【答案】乙,丙;甲,乙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乙、丙的响度相同;甲、乙的频率相同,甲、乙的音调相同。
故答案为:乙、丙 ,甲、乙。
【分析】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组成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4.(2020八上·海陵期末)小芳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当用手机播放时,妈妈立即听出这是小芳的声音,妈妈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可奇怪的是,小芳觉得手机播放的录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两次声音传播的途径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芳听到手机播放的录音是通过   传播到她耳中的,而朗读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肌肉等传播到她耳中的。
【答案】音色;不同;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不同发声体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妈妈立即听出这是小芳的声音,妈妈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小芳觉得手机播放的录音不太像自己的声音,因为这两次声音传播的途径是不同的,听录音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她耳中的,朗读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肌肉等传播到她耳中的,固体和气体传声效果不同。
【分析】不同声音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色,即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5.(2020八上·顺德月考)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答案】甲乙丁;甲乙丙;甲丙丁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甲乙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丁的音调是相同的;甲乙和丙三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甲丙丁三种波的波形相同,因此他们的音色是相同的。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
16.(2018八上·茂名期中)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1)快慢;慢;低;频率
(2)幅度
(3)尺子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4)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由图知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3)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音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4)在以上实验中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特性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