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噪声的防治(2)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噪声的防治(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7 14:36:36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噪声的防治(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板。
3.(2021八上·盐都月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2021八上·长汀期中)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2021八上·东台期中)在学校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2021八上·巴彦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减弱噪声的方法可以通过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杯子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8.(2021八上·天河期末)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2021八上·深圳期末)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2021八上·江油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 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1.(2021八上·临江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2.(2021八上·茂名期中)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与噪声无关,不能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2021八上·深圳期中)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消音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消音靴能减弱发出声音的音调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是靴与地面振动时产生声音,故靴子是声源,故制成消音靴,能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二、填空题
14.(2021八上·伊通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5.(2021八上·邮亭月考)“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歌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现场观众会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答案】音调;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6.(2021八上·双辽期中)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答案】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2021八上·临颍期中)“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在   处控制声音,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了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答案】声源;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控制声音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入耳处来控制.“掩耳盗铃”, 既没有在声源处控制声音,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了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并不能阻止了声音进入他人的耳朵.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2021八上·永吉期中)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填 “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答案】声源;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是用很软的鞋底材料,走路的时候振动幅度很小,即响度很小,一般人不容易听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要是防止噪声的响度过大。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9.(2021八上·章贡期中)“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答案】(1)声源
(2)传播过程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减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 /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细化知识点同步练习——噪声的防治(2)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宜州期末)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要限时 B.市区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禁鸣喇叭
2.(2021八上·谢家集期中)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
3.(2021八上·盐都月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少
B.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2021八上·长汀期中)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5.(2021八上·东台期中)在学校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6.(2021八上·巴彦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D.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
7.(2021八上·吉林期末)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传播速度
8.(2021八上·天河期末)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9.(2021八上·深圳期末)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0.(2021八上·江油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1.(2021八上·临江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
12.(2021八上·茂名期中)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13.(2021八上·深圳期中)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消音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消音靴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D.消音靴能减弱发出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
14.(2021八上·伊通期末)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
   ,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
   控制噪声的传播。
15.(2021八上·邮亭月考)“中国好歌曲”比赛现场,歌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现场观众会将手机调成静音状态,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6.(2021八上·双辽期中)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17.(2021八上·临颍期中)“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在   处控制声音,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了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8.(2021八上·永吉期中)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填 “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9.(2021八上·章贡期中)“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属于在声源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市区内种草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禁止小商小贩在住民区用扩音器叫卖,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板。
3.【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大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不符合题意;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减弱噪声的方法可以通过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杯子的振动频率相同、振动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温度有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防止噪声的途径是: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8.【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B.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植树木花草,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 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大一些,后面的学生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但不是解决办法的根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1.【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图书馆内不能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安装隔音玻璃,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考场周围汽车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2.【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与噪声无关,不能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由于是靴与地面振动时产生声音,故靴子是声源,故制成消音靴,能防止声音过大而暴露目标,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答案】能量;人耳处
【知识点】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人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使耳膜受损,是因为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工厂里的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响度越大,声音的能量越大;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15.【答案】音调;声源处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16.【答案】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答案】声源;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控制声音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入耳处来控制.“掩耳盗铃”, 既没有在声源处控制声音,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了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并不能阻止了声音进入他人的耳朵.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8.【答案】声源;响度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中国特种兵穿着消音靴是用很软的鞋底材料,走路的时候振动幅度很小,即响度很小,一般人不容易听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要是防止噪声的响度过大。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9.【答案】(1)声源
(2)传播过程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1)减小音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