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综合同步练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3)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香坊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21八上·襄汾期末)城市环保建设——控制噪声是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控制噪声。
3.(2021八上·韩城期中)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B符合题意;
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2021八上·孝感月考)下列有关声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到右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
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图甲中,瓶身振动发声,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到右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变高,A正确;
B:图乙中,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B错误;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不能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C错误;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音调与振动快慢关系分析敲瓶子时音调的变化;根据声的利用分析听诊器的作用;根据噪声来源分析禁止鸣笛时控制噪声的途径。同时还要掌握实验+科学推理的探究方法。
5.(2021八上·平遥期中)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市区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6.(2021八上·亳州月考)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正确;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错误;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C错误;
D:“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
7.(2021八上·宁远期中)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B不符合题意;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控制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8.(2020八上·长清期末)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与减弱噪声无关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是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止声音的传播、阻止声音进入人的耳朵,都可以减弱噪声。
9.(2021八上·钦北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从电话听筒中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每个人的音色一般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B符合题意;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2021八上·番禺期末)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瓶中的水质量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真空罩实验,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金牛期末)通常,优美的轻音乐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答案】乐音;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通常,优美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愉快,属于乐音。
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2.(2021八上·顺平期中)泸西县积极在公路两旁栽风景树,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产生的.
【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13.(2021八上·龙门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学校“倡导同学们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响度;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它插入水中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证明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在振动的,这是转换法研究问题,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倡导同学们课间交流时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2021八上·和平期中)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减弱,乙在 减弱,丙在 减弱。
【答案】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源处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所以歌厅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把头蒙住睡,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5.(2020八上·宜州期末)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控制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八上·滦南期中)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 ;
(3)图丙中 (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 (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
(2)频率;频率小于20赫兹
(3)b;无规则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2)由图乙可知,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但频率较小,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人听不到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反应发声体的振动;
(2)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3)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噪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 综合同步练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3)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香坊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B.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城市高架桥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21八上·襄汾期末)城市环保建设——控制噪声是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城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城市街道两旁多种植树木花草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3.(2021八上·韩城期中)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有时噪声会随风飘入教室,影响上课。老师让同学们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最简易可行的是( )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塞,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2021八上·孝感月考)下列有关声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到右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
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
5.(2021八上·平遥期中)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6.(2021八上·亳州月考)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掩耳盗铃”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2021八上·宁远期中)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8.(2020八上·长清期末)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与减弱噪声无关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9.(2021八上·钦北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从电话听筒中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10.(2021八上·番禺期末)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C.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玻璃瓶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金牛期末)通常,优美的轻音乐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12.(2021八上·顺平期中)泸西县积极在公路两旁栽风景树,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产生的.
13.(2021八上·龙门期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学校“倡导同学们不要在楼道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4.(2021八上·和平期中)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 减弱,乙在 减弱,丙在 减弱。
15.(2020八上·宜州期末)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控制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八上·滦南期中)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 ;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振动 ;
(3)图丙中 (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 (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也是声波,真空不能传声,不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控制噪声。
3.【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声,但不能听老师讲课,A不符合题意;
B.上课时关闭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简单可行,B符合题意;
C.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禁止汽车通过学校门口,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解析】【解答】A:图甲中,瓶身振动发声,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到右敲击三个装水的瓶子,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变高,A正确;
B:图乙中,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B错误;
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不能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C错误;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音调与振动快慢关系分析敲瓶子时音调的变化;根据声的利用分析听诊器的作用;根据噪声来源分析禁止鸣笛时控制噪声的途径。同时还要掌握实验+科学推理的探究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市区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6.【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正确;
B: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错误;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C错误;
D:“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错误。
故选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
7.【答案】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B不符合题意;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控制声音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8.【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是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C.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小音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止声音的传播、阻止声音进入人的耳朵,都可以减弱噪声。
9.【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每个人的音色一般都不同,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B符合题意;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0.【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可以推理得出,当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形成真空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八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瓶中的水质量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能量;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真空罩实验,可以验证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的长度不同,音调不同。
11.【答案】乐音;声波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通常,优美的轻音乐让人心情愉快,属于乐音。
声音的传播类似于水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2.【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13.【答案】振动;响度;声源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它插入水中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证明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在振动的,这是转换法研究问题,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倡导同学们课间交流时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4.【答案】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源处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所以歌厅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乙同学用被子把头蒙住睡,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5.【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16.【答案】(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
(2)频率;频率小于20赫兹
(3)b;无规则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1)图甲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
(2)由图乙可知,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钢尺伸出桌边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度拨动钢尺振动,但频率较小,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人听不到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反应发声体的振动;
(2)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低于20Hz,是次声波;
(3)物体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噪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