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古人谈读书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知道读书对于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如何才能算是真正的会读书呢?
耻
诲
谓
诵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岂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心即到矣
终夜不寝 (qǐn)
眼口岂不到乎
(chǐ)
(yǐ)
(zhì)
(qǐ)
古人谈读书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同“智”,智慧。
敏 而 好 学,不 耻 下问。
我会解释
此处指聪敏
喜好
以……为耻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默而 识 之,学而不 厌,诲 人不 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会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形容虚心好学,不自以为是。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吾尝终日而思矣,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会翻译
我不是生来就通晓万物的,我的智慧是我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勤奋求来的。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又唯恐丢失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读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应坚持老老实实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此时要不懂就问,包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感悟
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读书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成功的经验是好古,勤学。告诫人们,普通人通过自身的额努力也可以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学不会的紧迫感。“学如不及”,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说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实实在在学习的重要性。思考是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会徒劳无益。
6.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古人谈读书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说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我会翻译
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读,要用心阅读,思想集中了,眼就会会看仔细,嘴就会读正确。
读书感悟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古人谈读书
第一部分—好问、诚实、不满足
第三部分—有志、有识、有恒
第二部分—心到、眼到、口到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古人从不同的角度读书总结出来的方法和心得。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读书方法,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总结。
想一想,你已经读了哪些书?有什么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人
口
手
勤
努
奋
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