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分析生活中的每一种动物行为的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种生物,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点] 各种动物行为类型的意义;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 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教学准备] 动物行为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直接引题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幻灯片播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分别属于动物的哪一类行为,从而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觅食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防御行为各具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区别? 1、列举几个常见的实例: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母鸡而打架;青蛙捕食害虫;乌贼喷墨;老鹰捉小鸡等,提出问题:这些行为分别属于动物的什么行为?学生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 让多个学生回答。 直接明了,易于消化理解
二、新课 讲解 诠释课文诠释课文 板书“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并简单向学生介绍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说明一下一些行为在苏教版中没有的。如攻击行为、领域行为等。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课本89页的《动物行为的类型》表格让学生表达自己所举的例子,教师予以总结。讲解动物的四种行为的特征,通过文字和例子分别介绍:(1)觅食行为:从捕食方式、诱捕、使用工具、加工处理、贮存食物等方面举例说明。(2)防御行为:介绍几种动物的具体特征,如:具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假死等行为,说明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多样性和相对性的特点。(3)生殖行为:举出比较经典的生殖行为:孔雀开屏、雄蛙鸣叫等。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殖行为的意义。(4)迁徙行为: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该行为的意义。(二)社会行为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指出社会行为的要点。让学生来举出例子。总结社会行为的意义。(三)小结把本节课所展示的动物行为和学生所举例的动物行为归类,并教导学生如何区分动物的行为。指出教学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的其他行为,如蜜蜂采蜜、鸟筑巢等,并注意别的同学说的动物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讨论后说明自己的看法。合作交流完成89页的表格仔细倾听老师对于动物四种行为的特点的讲解,做好笔记。根据老师列举的例子逐步了解动物的行为的分类依据,掌握动物的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的特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听取老师的总结,在教材上划出重点。 大胆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为各类学生提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大胆思考。积极响应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对于动物行为的理解,说明这些行为的特点。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所讲的
三、巩固练习 幻灯片展示相应练习题 做出课件中的练习题 达到巩固强化的效果
四、随堂作业 完成《自我评价》,随堂检测。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社会行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是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动物的行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以及对动物的意义。从上课学生的反映来看,应该是达到了这一目的。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上课时没有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没有完全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凡是学生能够操作的,就尽量让学生操作,凡是学生能够讨论的就尽量让学生讨论。
通过本次教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多地尝试这一做法。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