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20 13:08:52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 从太空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其原因是
(   )
A. 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C. 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D. 地球上没有水
夯实基础
B
陆半球指陆地面积最大的半球,中心为(0°,38°N)。据此读陆半球示意图(图K3-1-1),完成2~4题。
2. 陆半球的中心是图中的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在陆半球图上 (   )
A. 七大洲都有分布
B. 能看到地球上的五带
C. 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 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A
C
4. 图中 (   )
①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②亚欧大陆所跨经度不到180° ③北冰洋被亚、欧、非三大洲包围 ④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读半球图(图K3-1-2),完成5~7题。
5. 图中示意北半球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④所示半球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   )
A. 南美洲 B. 大洋洲
C. 南极大陆 D. 非洲大陆
C
C
7. 下列大洲中,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是
(   )
A. 亚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8. 下列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   )
A.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B.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C. 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麦哲伦海峡
A
D
9.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A. 亚洲和太平洋 B. 南美洲和大西洋
C. 南极洲和北冰洋 D. 非洲和印度洋
C
10. 读图K3-1-3,完成下列问题。
(1)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__。
南极洲
北冰洋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4)图中既是C、D两大洲的洲界线,又缩短了①②两大洋之间航程的运河是____________;既是A、B两大洲的洲界线,又缩短了②③两大洋之间航程的运河是_____________。
非洲
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海峡是海洋运输的重要通道。据此读图K3-1-4,完成11~12题。
能力提升
11. 甲、乙、丙、丁中,代表白令海峡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C
12. 乙海峡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
A.亚洲和欧洲 B.南美洲和南极洲
C.南美洲和北美洲 D.非洲和欧洲
D
13.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 909米,刷新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此次潜入探测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A
14. 表K3-1-1是四大洋的代码与面积比较,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表K3-1-1
D
大洋 甲 乙 丙 丁
面积(万平方千米) 18 000 7 500 9 300 1 300
A. 甲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大
B. 亚洲、欧洲、北美洲北临丁大洋
C. 乙大洋是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
D. 南、北美洲西临丙大洋
15.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图K3-1-5为沿着赤道分割的纬线地图,阴影部分为海洋。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和乙地位于同一条___________(填“纬线”或“经线”)上。
(2)甲地位于_______洲,乙地位于_________洋。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填字母)。
75°E,30°N
经线

印度

A
(4)2021年3月24日,一艘20万吨级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这条全球海上交通大动脉大阻塞,造成的延迟货物损失每小时达4亿美元。苏伊士运河既是图中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和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两大洲的分界线,又沟通了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海。


地中
红(共23张PPT)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二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 在“海陆变迁”知识结构图(图K3-2-1)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夯实基础
C
7 000多年前,我国的华北平原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原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把海湾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由于黄河多次改道,以及其他河流的冲积,海湾内堆积的泥沙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搬运和堆积,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据此读某同学手绘的示意图(图K3-2-2),完成2~3题。
2. 表现华北平原形成的排序是 (   )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3. 此形成过程表明 (   )
A. 人类活动改变了山东丘陵的位置
B. 海湾终将能变成陆地
C. 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D. 全球陆地范围不断扩大
B
C
4. 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5. 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
A. 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 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 火山和地震 D. 全球气候的变化
C
B
6. 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炭资源,下列解释最不正确的是
( )
A. 火山活动形成煤
B. 曾经有大片的森林
C. 南极大陆发生过漂移
D. 南极洲板块移动
A
读图K3-2-3,完成7~8题。
7.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据测量,它的高度现在仍然在上升。造成它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
A.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
B.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 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A
8. 小明根据所学的板块知识,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脉将再发生变化
B. 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C.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D. 地中海地区地壳比较稳定
D
9.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防护行为是 (   )
A. 正在行驶中的任何车辆迅速前进
B. 来不及撤离楼房时就从窗口跳出
C. 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应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有利部位避震
D.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朝顺风方向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10. 读图K3-2-4,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世界最小的大陆是______________大陆,它位于______________(填名称)板块内部,因此__________(填“多”或“少”)火山和地震。
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澳大利亚
印度洋

(4)根据板块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红海的面积会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板块与____________(填名称)板块在不断地______________。
扩大
非洲
印度洋
张裂拉伸
2020年3月3日,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图K3-2-5中P处)喷发,火山灰柱冲上高空,覆盖周边地区,火山喷出灼热的气云沿山坡蔓延两千米。据此,完成11~13题。
能力提升
11.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海陆地形的成因的是 (   )
A. 一些裂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 板块碰撞挤压可以形成新的海洋
C. 高大山脉是由板块分离而形成的
D. 一些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D
12.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之一,有“火山国”之称,主要原因有 (   )
①地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②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③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B
13. 火山喷发时,当地居民应该 (   )
A. 为躲岩浆应往地势低洼处躲避
B. 赶紧躲到近处的木板房里
C. 应对火山灰时要戴好护目镜等
D. 马上跑回家收拾贵重物品
C
14. 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
A. 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 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 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C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1年6月15日,位于120.35°E,15.13°N的皮纳图博山发生了一场灾难。虽然此次灾害发生前,科学家们已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但仍然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100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次灾害对全球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材料二 皮纳图博山发生灾难时的景观图(图K3-2-6)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图K3-2-7)。
(1)1991年6月15日,皮纳图博山发生的“灾难”是指______________。
(2)皮纳图博山可能位于图K3-2-7中A、B、C、D中的___________处。
(3)根据______________学说,皮纳图博山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也位于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___________。
火山喷发
A
板块构造
环太平洋
欧亚
太平洋
活跃
(4)请列举此灾难发生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少于两个)
破坏植被;气候异常;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火山灰富含养分使土地肥沃等。
(5)有人说,未来的地中海会消失在亚欧大陆的“肚子”底下,欧洲与非洲将连成一块大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认同。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此处板块互相碰撞,所以欧洲与非洲可能连成一块大陆。(共16张PPT)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1. 海洋被称为“蓝色的油田”,说明海洋有丰富的
(   )
A. 石油资源 B. 水资源
C. 旅游资源 D. 渔业资源
2. 下列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 (   )
A. 海洋捕捞 B. 砂矿开采
C. 潮汐发电 D. 海洋航运
夯实基础
A
D
3. 我国于2012年设立了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城。三沙市资源丰富,主要包括
(   )
①热带海洋及岛礁旅游资源 ②热带森林资源 ③海洋渔业资源 ④海洋油气、矿产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
4. 下列有关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防止海洋石油污染
B. 保护沿海红树林和海洋珊瑚礁
C.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D. 不加限制地进行海洋捕鲸
D
读图K3-3-1,完成5~7题。
5. 该图提示的问题是 (   )
A. 海洋生态破坏
B. 海洋石油污染
C. 海洋渔业发达
D. 海洋渔业发展前景不大
A
6. 导致该图问题的原因是 (   )
A. 人们喜食小鱼 B. 过度捕捞
C. 海洋污染 D. 气候的变化
7. 解决图示问题的合理有效措施是 (   )
A. 禁止鱼产品上市 B. 治理海洋污染
C. 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D. 实施休渔制度
C
B
8. 下列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最大的是 (   )
A. 固体废弃污染物 B. 污水排放污染
C. 石油污染 D. 大气污染
9. 我国目前在渤海、南海部分海域某些月份实行休渔期的目的是 (   )
A. 让捕鱼船只器械有修补的时间
B. 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 实施分区管理,争取提高捕鱼产量
D. 防止海水污染源扩散
C
B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北起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20世纪30年代,大量含化肥、杀虫剂的排放物流入河流,排入海洋,杀死了众多自然繁衍的珊瑚礁品种,只留下些矮小瘦弱的珊瑚。在过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大堡礁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危险”名录,拯救这一澳大利亚的“国宝级”景观。
(1)根据材料分析大堡礁的珊瑚不断衰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的保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有(    )
①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 ②保护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 ③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所有资源 ④保护沿海滩涂和湿地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使海水遭受污染,杀死了大量珊瑚
污水先处理达标,后排放
C
能力提升
11.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上百万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引起了日本民众及周边国家的强烈批评和反对。这种核废水处理方式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   )
①污染海洋水体 ②导致生物变异 ③石油资源减少 ④危害人体健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12. 下列关于赤潮的描述,正确的有 (   )
①赤潮是一种海洋灾害 ②赤潮就是海水变成红色的一种正常现象 ③赤潮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污染程度 ④赤潮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⑤赤潮生物迅速繁殖有利于海洋渔业的生产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④ D. ①③
D
13.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可以 (   )
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 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 ④探究海底通信、海底仓储等利用空间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庙湾岛位于珠江口岛屿群的外沿,属珠海市管辖,从珠海市区乘渔船或快艇到庙湾岛航程约需4小时,无官方直航客轮前往。庙湾岛上有常住渔民20多户,约60名,仅有渔民自家供水供电设施。庙湾岛的珊瑚质沙滩下风湾,沙质洁白,海水清澈。庙湾岛位于珠海市珊瑚自然保护区范围,海底有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更有稀有的红珊瑚群。
材料二 庙湾岛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图K3-3-2)。
(1)庙湾岛位于_______海。
(2)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的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沙滩
珊瑚
热带鱼
(3)2014年,珠海市政府发出“禁令”,明确禁止渔民载客到庙湾岛休闲旅游,试推测其原因。
地处外海,风浪大,非法营运的渔船快艇搭载游客上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庙湾岛无旅游接待设施,本身不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上岛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易造成海岛污染;庙湾岛位于珠海市珊瑚自然保护区范围,私自接待游客易破坏珊瑚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