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景范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用2B铅笔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在某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中,苏州地区位于“江浙行省”。这一朝代是 (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2.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的民族虽建立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
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下列史实中不属于隋唐时期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措施的是 ( )
A.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B.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C.封六诏首领为云南王 D.加强与新罗的频繁往来
3.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D.康熙帝---抗击沙俄
4.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的文明进步 D.封建制度的完善
5.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
A.秦始皇 B.忽必烈 C.阿骨打 D.成吉思汗
7.右图为唐三彩胡人执犁陶俑。从中可以了解的信息包括 ( )
①唐代农业工具 ②唐代的制瓷业 ③唐代的艺术 ④唐代的商业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大融合
C.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中华帝国的衰弱
9.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
化繁盛”表现的是 ( )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出现了社会风俗画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
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明长城(如右图)蜿蜒6000余千米,她的东
西起止点是 ( )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 )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2.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实行这
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
A.因为疆域辽阔 B.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设立省级行政区域
13.以下是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废除的脉络,其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
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辛亥革命期间
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14.电影《东归英雄》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一支少数民族在他们杰出首领的领导下,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是 ( )
A. 渥巴锡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左宗棠
15.由于古印度人没有文字记录的信史留传下来,印度的历史天空“曾经一片漆黑”,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教发源于本国,后来有本著作“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历史”。它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东方见闻录》 D. 《大唐西域记》
16.“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17.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18. “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
民间开始发行纸币。”(右图)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9. 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盟约的双方是 ( )
A.南宋与辽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北宋与西夏
20.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
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正误,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2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主权。( )
22.在明太祖的支持下,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
23.明朝中期,民族英雄戚继光组建军队抗击倭寇入侵,曾在台州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 )
24.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清朝乾隆皇帝命令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 )
25.四川雅安是我国著名的藏茶产地,宋熙宁七年在雅安设茶马司,其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相传雅安的藏茶最初是作为一个汉族公主和吐蕃的和亲礼品带进西藏的。雅安的藏茶最早可能是在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 ( )
26.元代时,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使之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正式的行政区;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伊犁将军,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
27.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为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
的 。
28.唐代出现的新式农具 ,提高了江南地区水田的耕作效率;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 在江南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
29.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
3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分)
(3)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1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1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分)
31.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文化观》
请回答:
(1)材料二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2)材料三中,宋代“重自由表达”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1分)
3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发展。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太宗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长安城简图”,说说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特点?(1分)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1分)
(4)从以上材料和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借鉴?(1分)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苏州市景范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答题卷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
27.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
30.
(1) ;
(2)
(3) ;
(4)
31.
(1) ;
(2)
(3)
32.
(1) ;
(2)
(3) ;
(4)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苏州市景范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A A B C C D B D B D A D A D C B C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B A B A B
三、填空题:
27.唐太宗时期的治世局面为 贞观之治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
的 军机处 。
28.唐代出现的新式农具 曲辕犁 ,提高了江南地区水田的耕作效率;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 占城稻 在江南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
29.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资治通鉴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天工开物 》。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1)由落后贫穷到先进富饶;(1分)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2)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分,答全给)
(3)闭关锁国。(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4)政治稳定;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人才的引用;坚持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31. (1)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主要表现:活字印刷术发展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2)宋词
(3)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