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专题讲解)—【暑假预习】2022年新高二语文拔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专题讲解)—【暑假预习】2022年新高二语文拔高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2 08: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1、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课下注释:
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
短松:矮松。
3、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4、赏析: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二、文化常识积累
1.了解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2.写作背景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7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时诗人三十九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3.了解词牌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理解与鉴赏】
1.明确字音
乙卯(mǎo) 思量(liáng) 鬓如霜(bìn)
2.解释词义
①思量:想念。
②纵使:纵然,即使。
③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④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⑤顾:看。
⑥料得:料想,想来。
【核心鉴赏】
1.尝试梳理整首词的思路。
明确 “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联结梦前、梦中、梦后三个层次。上片,梦前思念;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结尾,梦醒悲凉。
2.试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
明确 生离死别后,逝者对人间是茫然无知的,而生者也是一样。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两茫茫”写出了苏轼面对生死离别的思念和惆怅。
3. “尘满面,鬓如霜”,是什么让不过40岁的苏轼如此憔悴?
明确 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消得人憔悴”);②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艰难苦恨烦霜鬓”)
4.艺术手法概括
明确 ①时空对比;②虚实结合;③白描和细节描写;④对写;⑤以景结情。
5.小结
明确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